这不是意外,这是习惯。
"你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我盯着屏幕,敲下一句:"因为,我怀疑她遭遇的事,和我现在经历的,是同一个人。"
对面沉默很久,最后只回了两个字:"小心。"
我把出院小结加密保存,文件夹名字叫"冬天"。
窗外的雨还在下,像是有人在低声提醒我——接下来的路,会更难。
4
我盯着屏幕上的“小心”两个字,手指悬在键盘上。
我知道,赵雪没说的,比她已经说的要多得多。
我深吸一口气,把准备好的图发了过去——
一张打码的X光片,骨折线狰狞;
一张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名字被我用马赛克遮住。
“这是我。”我只打了三个字。
她隔了很久才回:“你也……是他?”
我没回答,只是问:“林岚出事那天,有没有什么不寻常的细节?”
对面沉默了半分钟,然后消息一条接一条地跳出来——
“那天是晚自习后,她一个人回家。”
“第二天没来上学,班主任说她摔了。”
“可她腿上的淤青……不像摔的。”
我的后背开始冒汗。
“还有吗?”我追问。
赵雪犹豫着发来一张照片——林岚的出院小结。
我放大,看到那行冰冷的诊断:左胫骨粉碎性骨折。
时间,比我早八个月。手法,一致。
我握紧鼠标,关节发白。
“谢谢你。但我需要更多,比如……她出事的具体地点,有没有目击者。”
赵雪突然问:“你要这些做什么?”
我盯着屏幕,缓慢地敲下一行字:
“因为我打算,让他付出代价。”
对面沉默了很久。
最后,她只发来一个定位和一句话——
“小心,他的人,可能已经盯上你了。”
我看着那个定位,心里的某根弦被猛地拉紧。
夜色深沉,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
但我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5
我把赵雪发来的定位标在地图上,旁边就是市三院。
第二天一早,我推着轮椅进了医院行政楼。
“要查2019年的旧病历?”窗口的护士翻了个白眼,“系统升级了,旧数据不对外。”
我语气平静:“我是医学院的学生,做课题需要对照案例,有导师推荐信。”
她连眼皮都没抬:“导师自己来。”
我没再纠缠,转身去了走廊尽头的公告栏。
果然,一张“档案室熏蒸外包”的通知贴在最显眼的位置——每月15日,对外招募临时搬运义工。
我掏出手机拍下联系人电话,心里默数着日子。
今天是12号,还有三天。
15号一早,我戴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混在一群医学院学弟学妹中间。
档案室在地下一层,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纸张发霉的味道。
我一边搬箱子,一边留意架子上的标签。
“FA-2019-07-11。”
那一瞬间,我的目光像钉子一样钉在那个编号上。
FA,法医档案;日期,正好是林岚出事的那周。
我把箱子放下,装作整理文件,顺手用手机拍下编号。
指尖有些发抖,我知道,这就是通往真相的钥匙。
“喂,那边的,别乱动!”一个管理员冲我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