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顿饭,我请定了。”他一字一顿地说,“所以,三个月而已,我们等得起。”

“等得起”。这三个字,像一句咒语,瞬间安抚了我狂躁不安的心。那顿遥不可及的饭,忽然变成了一个必须抵达的坐标,一个值得我们固守一百个日夜的灯塔。

电话最终在黎明时分挂断。当代表着连接断开的忙音响起时,我感到心里有什么东西,也随之“咔哒”一声,断裂了。

第二天,手机被收走。我的世界,陷入一片前所未有的、彻底的死寂。

而我当时并不知道,在我“消失”的这段日子里,他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我无法想象的、无声的崩塌。

第一章:晨昏

我和沈默珩的每一天,都是从手机屏幕上“早安”两个字开始的。

这个习惯,从高二暑假在那个游戏里相识开始,雷打不动地持续了几年。它普通得像呼吸,也重要得像呼吸。

我曾以为,最浪漫的是元宵节他隔着电话,用五音不全的嗓子给我唱《上下五千年》,背景音里还有他那边烟花的噼啪声。那时的我们,隔着几百公里的距离,却因为一首跑调的歌和同一片夜空下绽放的烟花,觉得彼此近在咫尺。

后来才明白,比那种带有表演性质的盛大更浪漫的,是这种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早安”和“晚安”。它们从高三兵荒马乱的清晨,延续到大学各自陌生的宿舍。这意味着:我醒来,和你入睡前,想到的人都是你。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仪式,成了我们之间最坚实的纽带,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我们紧紧系在一起。

最近的惯例是,由我先发出一个可爱的动漫女生表情包,上面写着“早安呀!”。过一会儿,他的回复会简洁地弹出,永远只有两个字:

“早安。”

没有表情,没有多余的符号。就像他这个人一样,所有的温度和在意,都藏在这两个方块字本身的重量里。我曾开玩笑问他为什么这么惜字如金,他回了一句:“说多了,味道就淡了。”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他的“早安”不仅仅是一句问候,更像是一种确认——确认我们在彼此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确认我们的一天都以对方为起点。我把手机贴在胸口,能感觉到自己和几百公里外的他,仿佛被这一图一文最简单不过的问候同步了心跳。窗外,石家庄的天空刚刚放亮,我知道,郑州的天空也是。

我其实早已记不清,高二暑假的那个夏天,我们第一次互道早安具体是什么情景。大概也就像现在这样,由一个随意的表情包开始,跟着一句简洁的回应。平淡得就像夏日里任何一片普通的树叶,落下时甚至听不见回响。

那时候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轻飘飘的习惯,竟能有如此大的力量,能穿过高三厚重的书山题海,一直延续到如今大学的晨光里。在那些困倦的清晨,他的“早安”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一天的开端;在那些疲惫的深夜,他的“晚安”又像温柔的安抚,让我知道这一天可以安心结束。

或许重要的从来不是如何开始,而是如何坚持。

我放下手机,准备起床。指尖却不由自主地滑开了聊天记录,找到了昨晚的收尾。

我们的“晚安”仪式,是由四条消息组成的双份祝愿。有时是我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