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她忽然想起他那个总是微微偏向一侧的背包,想起他偶尔在图书馆接电话时,走到远处压低的嗓音。他像一本装帧精美却未曾完全打开的书,吸引着她,却也设着无形的界限。

一阵带着凉意的风吹过,林晚下意识地拢了拢手臂。

“冷了吗?”他忽然转过头问,打破了长久的静谧。

“还好。”她摇摇头。

他看着她,没再说什么,只是将目光重新投向河面。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在他眼底沉没,留下深邃的暗影。

“林晚,”他忽然叫她的名字,声音在渐起的晚风中显得有些飘忽,“你应该去更广阔的世界。”

这句话来得有些突兀,没头没尾。林晚怔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他却没有解释的意思,只是站起身,拍了拍衣角的灰尘。

“不早了,回去吧。”

回程的路,两人依旧沉默。只是这次的沉默里,似乎掺杂了一些之前没有的东西,像这江南的暮霭,淡淡的,却挥之不去。林晚握着那本诗集,感觉封面的粗糙感格外清晰。她隐约觉得,这个看似平静的黄昏,像一首没有写完的诗,在某个节点,悄然画下了一个欲言又止的逗号。

而那个关于“更广阔的世界”的话语,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未平。

3

日历一页页翻过,黑板角落的高考倒计时数字无情地缩减,像不断收紧的弦,在每个人心头拨出紧张的音符。空气里除了潮湿,更多了一种焦灼的味道。

然而,在林晚和沈倦之间,却仿佛存在着一个不受干扰的宁静气泡,里面盛放着属于他们最后的、心照不宣的仪式感。

他们依然在图书馆那个固定的角落相遇。他依旧会帮她占座,她依旧会在他来之前,用纸巾将桌面细细擦过。交流依旧不多,却多了些不动声色的关照。

他会带来两杯去冰的梅子汤,吸管插好,默默推一杯到她手边。玻璃杯外凝结的水珠蜿蜒而下,在木色桌面上洇开一小圈深色的湿痕,像某种无声的言语。

而她,则会在他被一道物理难题困住,眉头紧锁时,将自己整理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同类题型笔记,不经意地挪到他视线可及的地方。

一次,他翻开她的数学笔记,看到扉页上用清秀的字迹抄着一句诗:“你是我灵魂里,一滴被封印的叹息。” 他的指尖在那行字上停留了片刻,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合上,继续做题。但林晚注意到,他整个下午的侧脸线条,似乎都比往常柔和了些。

他们偶尔也会谈起未来,用着一种谨慎而模糊的措辞。他说想去北方看看,看看干燥的风和漫天的雪是什么样子。

她说她想留在有江河湖海的城市,喜欢水汽氤氲带来的安定感。他们都小心地避开了“我们”,也避开了“以后”。仿佛那是一道无形的界限,谁先触碰,谁就会打破这脆弱的平衡。

那种即将离别的预感,像梅雨季最后阶段愈发闷热黏稠的空气,无处不在,压在胸口,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一个闷热的傍晚,他们并肩走在回程的路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沈倦比平时更沉默些,目光落在前方,却又像是穿透了眼前的街景,看向了某个遥远的、林晚无法抵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