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老头听了,也不生气,只是咧开嘴笑了笑,露出嘴里几颗泛黄的牙齿,牙齿缝里还沾着一点昨晚吃的野菜。他朝着王二柱他们挥了挥手,然后继续慢悠悠地练着剑。那剑在他手里,仿佛不是什么利器,倒像是根拐杖,每一招都透着一股悠闲劲儿,像是在享受这清晨的时光。

王二柱他们笑了一阵,就扛着农具下地了。他们在地里忙活起来,翻土、播种、浇水,汗水很快就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偶尔抬头看向河边,还能看到李老头在慢悠悠地练剑,那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有些单薄,却又透着一股执着。

等太阳升到一竿子高,阳光变得温暖起来,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李老头就收了剑,扛着往回走。剑身上还沾着一点露水,在阳光下闪着光。他走在田埂上,看到地里忙活的村民,会主动打招呼。“张老三,今天的菜籽撒得挺匀啊。”“刘老四,挖红薯的时候小心点,别把红薯挖破了。” 村民们也会回应他,只是语气里少了之前的嘲笑,多了几分熟悉。

路上遇到村里的孩子,他们一个个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脸上脏兮兮的,却透着一股天真烂漫。孩子们看到李老头,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喊着 “李爷爷”。李老头就会从怀里掏出一块用油纸包着的饴糖,分给孩子们。那油纸是他从镇上买来的,上面印着简单的花纹,他每次都会把饴糖小心翼翼地包好,放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怕弄坏了。

那饴糖是他自己做的,制作过程还挺繁琐。首先要把麦芽磨成粉,然后用温水浸泡,泡到麦芽粉变得柔软。接着把糯米蒸熟,放凉后和泡好的麦芽粉混合在一起,装进一个大瓦缸里发酵。发酵的过程很关键,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李老头每天都会守在瓦缸旁边,时不时地用手摸一摸瓦缸的温度,调整周围的柴火。等发酵好后,再把瓦缸里的东西倒进一口大锅里,用小火慢慢熬煮。熬煮的时候要不停地搅拌,防止糊锅,这一搅拌就是大半天,李老头的胳膊都会酸得抬不起来。等锅里的糖浆变得浓稠,颜色变成金黄色的时候,就把糖浆倒进一个铺着油纸的木模里,冷却后切成小块,饴糖就做好了。

这饴糖颜色黄黄的,吃起来甜滋滋的,还带着点麦芽的香味。孩子们拿到饴糖,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有的孩子吃得太快,粘在牙齿上,用手指抠半天,引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

张三家的小子狗蛋,今年才六岁,长得虎头虎脑的,很是可爱。他每次都能抢到两块饴糖,因为他跑得最快,总是第一个冲到李老头面前。他一边含着饴糖,糖汁顺着嘴角流下来,他用袖子擦了擦,一边问李老头:“李爷爷,您天天练剑,是想当大侠吗?就像话本里说的那样,能飞檐走壁,还能打坏人。”

李老头听了,弯下腰,摸了摸狗蛋的头,狗蛋的头发软软的,还带着点汗味。他笑着说:“爷爷就是练练身子骨,当什么大侠哟。爷爷这把老骨头,可飞不起来,也打不动坏人。”

狗蛋眨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蹦蹦跳跳地跟着其他孩子玩去了。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不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