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斋饭很简单,清粥、咸菜,还有一个馒头。饭间,陈观主话很少,只是偶尔问我几句关于学校和专业的事。我注意到他用饭极慢,咀嚼得很仔细,仿佛在品味每一粒米的滋味。

饭后,我继续工作。测量正殿时,需要查看屋顶结构,我搬来梯子,爬上去观察椽梁的榫卯。下来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扭伤了脚踝,顿时疼得龇牙咧嘴。

陈观主闻声过来,看了看我肿起的脚踝,让我坐下。他蹲下身,枯瘦但温暖的手在我脚踝处轻轻按压。"没事,筋扭了一下。"他说着,不知从哪儿拿出一个小陶罐,挖出些墨绿色的药膏,敷在伤处,一阵清凉感顿时缓解了疼痛。然后,他双手握住我的脚,手法奇特而有节奏地揉捏、牵引,只听轻微的一声"咔哒",错位的关节似乎就归位了。

"这两天别用力,明天就能消肿。"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却惊讶不已。这手法,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位骨科医生都显得举重若轻。"观主,您还会正骨?"

"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正骨顺筋,调和气血罢了。"他淡淡回应,转身去忙自己的事了。

这件事让我对这位沉默寡言的老观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午,我看到他在院子里打理一小片菜地,旁边还有几畦种植着各种我不认识的植物。他除草、浇水,动作从容不迫,偶尔会停下来,摸摸某片叶子,闻闻某朵花,神情专注而安详。

接下来的几天,我白天测绘,晚上整理资料。闲暇时,就观察陈观主。我发现他的生活极有规律:晨练、诵经、打理菜园和草药、看书、打坐。他看的书多是线装古籍,纸张泛黄,字迹是竖排的繁体。有时他会拿出一些草药,在石臼里慢慢捣碎,或者用一个小炭炉熬制些什么,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药香。

我开始主动帮他做些杂活,挑水、劈柴、打扫庭院。起初他不太理会,后来或许看我还算勤快,态度缓和了些,偶尔会指点我哪种草药该怎么采,哪种柴火更耐烧。我们之间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

第三章 初窥玄妙

转折发生在我到清风观的第五天。傍晚时分,山下村里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背着个七八岁的男孩,满头大汗地冲进观里,后面跟着几个焦急的村民。

"陈观主!陈观主!快救救我家狗娃!"汉子声音带着哭腔。

男孩脸色惨白,满头虚汗,右手臂不自然地垂着,肿得老高,疼得直哭。原来孩子贪玩爬树,从两三米高的地方摔下来,胳膊脱臼了。最近的镇卫生院离这儿有十几里山路,眼看天快黑了,村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山上的老观主。

我正想着要不要帮忙送去医院,却见陈观主不慌不忙,示意那汉子把孩子放在院中的石凳上坐定。他先是摸了摸孩子的头,轻声安抚了几句,然后一只手托住孩子的腋下,另一只手握住他那条受伤的胳膊,手指在肩关节周围细细探查。

他微闭着眼,神情专注,嘴里低声念诵着什么,音节古怪,不似方言,也不像普通话,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我屏住呼吸,只见他手法轻柔地旋转、牵引,突然,他指尖微一用力,伴随着孩子一声短促的惊叫和一声极轻微的"咔哒"声,那原本畸形的位置竟然恢复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