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一个健康、聪慧、乖巧的孩子。乳母李氏总说,小爷是她带过的最省心的孩子,不哭不闹,喂饭就吃,哄睡就睡,偶尔还会对着人笑,露出两颗小小的乳牙,可爱得紧。只有福宜自己知道,这份“乖巧”背后,是他刻意的控制——他从不在不该说话的时候开口,从不在不该哭闹的时候任性,他像一个精密的仪器,计算着每一个动作,确保自己符合一个“正常”孩童的标准。

这日,胤禛处理完王府的事务,难得有时间来看望年氏和福宜。他最近似乎格外忙碌,总是早出晚归,脸上也带着几分疲惫。年氏私下里和侍女说过,大概是京里的局势又紧了,王爷心里烦。福宜知道,她口中的“局势”,指的是康熙的身体。康熙已经六十九岁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储位之争也愈发激烈,胤禛作为其中的参与者,自然压力巨大。

胤禛刚走进东跨院,就听到了一阵清脆的笑声。那笑声不是年氏的,而是属于一个孩童,清脆、响亮,带着无忧无虑的快乐。循声望去,只见年氏坐在廊下的软榻上,身上盖着一件杏色的披风,而福宜则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扶着一个木制的学步车,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着。学步车是胤禛特意让人做的,下面装着四个小轮子,上面雕刻着十二生肖,福宜扶着栏杆,每走一步,轮子就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引得他咯咯直笑。

“阿玛!”福宜最先看到了胤禛,眼睛一亮,停下脚步,朝着他喊道。这声“阿玛”喊得清晰响亮,没有一丝含糊,显然是练习了很久。

胤禛的脚步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这个儿子,似乎比他想象中要伶俐一些。府里其他的孩子,比如弘时,快三岁了说话还不利索,而福宜才一岁多,就能清晰地喊出“阿玛”,确实算得上早慧。他走上前,年氏连忙起身行礼:“王爷。”

“免礼。”胤禛摆了摆手,目光落在福宜身上,语气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温和,“福宜今日倒是精神。”

福宜松开学步车的扶手,踉踉跄跄地朝着胤禛跑了过去。他的脚步还很不稳,跑两步就晃一下,像个喝醉了酒的小鸭子。胤禛下意识地伸出手,在他快要摔倒的时候稳稳地将他抱了起来。福宜用小胳膊搂住他的脖子,把脸贴在他的肩膀上,奶声奶气地说:“阿玛,抱。”

胤禛的身体僵了一下。他很少有这样的温情时刻,府中的孩子大多对他带着几分畏惧,弘时见了他就躲,弘昼(此时还未正式取名,府里暂时叫小名)更是一见到他就哭。像福宜这样主动亲近他的,还是第一个。他能感受到怀里孩子的体温,柔软的头发蹭着他的脸颊,带着淡淡的奶香味,让他紧绷的神经不由得放松了几分。

“你这孩子。”胤禛拍了拍福宜的后背,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宠溺。他低头看着福宜,只见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正仰着头看他,嘴角还带着笑,露出两颗小小的乳牙,模样讨喜得很。

年氏看着父子俩的互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胤禛性子冷,很少对孩子表现出亲近,福宜能得到他的喜爱,对孩子将来的处境会好很多。她柔声说道:“王爷,福宜今日学会了认物,您要不要考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