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哦?”胤禛来了兴趣,抱着福宜在廊下的椅子上坐下,“他能认什么?”

年氏指了指院子里的几样东西:“王爷您看,那是牡丹,刚打了花苞;那是石桌,昨儿个刚擦过;还有那树上的,是小鸟。”

胤禛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然后抱着福宜,指着院子里的牡丹,问道:“福宜,告诉阿玛,那是什么?”

福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小脑袋歪了歪,然后脆生生地回答:“牡丹。”

胤禛挑了挑眉,又指了指不远处的石桌:“那是什么?”

“石桌。”

最后,他指了指落在海棠树枝上的小鸟——那是一只麻雀,正歪着头梳理羽毛。“那是什么?”

福宜抬头看了看,眼睛跟着小鸟动了动,然后说道:“小鸟,飞。”他一边说,一边伸出小手比划了一个“飞”的动作,样子可爱极了。

胤禛眼中的惊讶更甚。他知道,一般这么大的孩子,能认出一两样简单的东西就不错了,福宜不仅能准确认出牡丹、石桌、小鸟,还能说出“飞”这样的动词,确实算得上聪慧。他看向年氏,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这孩子倒是个聪明的。”

年氏笑着说:“都是王爷的福气。福宜能这么聪慧,也是托了王爷的福。”她知道,在这个时代,孩子的聪慧往往被视作父亲的功劳,她这样说,既能讨胤禛欢心,也不会显得福宜过于突出。

胤禛不置可否,抱着福宜在院子里走了走。福宜趴在他的肩膀上,小脑袋转来转去,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他看到廊下挂着的鸟笼,里面有一只画眉正在唱歌,便指着鸟笼说:“鸟,叫。”看到墙角的花盆里种着的月季,便说:“花,红。”每一次开口,都能准确地说出事物的特征,让胤禛的眼神愈发柔和。

走到一棵桃树下时,福宜突然指着桃树,对胤禛说:“阿玛,桃,甜。”

胤禛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去年桃子成熟的时候,年氏曾让人摘了一个最甜的,剥了皮喂给福宜吃,没想到他竟然还记得。他忍不住笑了起来,用手指轻轻刮了刮福宜的小鼻子:“你倒是记得清楚。等夏天桃子熟了,阿玛再给你摘最大最甜的。”

“好!”福宜开心地拍着小手,小脸上满是期待。

胤禛抱着福宜,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他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们要么资质平平,要么难以亲近,福宜的出现,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父子温情。同时,他也意识到,福宜的聪慧或许是一个意外之喜。在这个夺嫡之争愈演愈烈的时刻,一个聪慧的儿子,或许能为他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至少,能让他在康熙面前多一份筹码。

当然,他也知道,福宜现在还太小,一切都还言之过早。但他已经在心里记住了这个儿子,这个既乖巧又聪慧的长子。

从那以后,胤禛来东跨院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以前他一个月大概来个三四次,现在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来一次。每次来,他都会先问福宜的情况,“今日学了什么?”“饭吃得香不香?”,然后抱着福宜在院子里散步,听他说些零碎的词语,或是考他认物。福宜也总是表现得恰到好处——既会主动喊“阿玛”,用小胳膊搂住他的脖子撒娇,又不会过于吵闹,偶尔还会“无意”中说出一两句让胤禛惊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