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一次,胤禛处理完公务,带着一身疲惫来到东跨院。福宜正坐在年氏身边玩积木,看到他进来,立刻放下积木跑过去,仰着头说:“阿玛,累。” 胤禛愣了一下,随即心中一暖——这孩子竟能看出他的疲惫。他弯腰抱起福宜,声音比平时柔和了许多:“福宜怎知阿玛累了?” 福宜用小手轻轻拍着他的胸口,奶声奶气地说:“阿玛不笑,累。”

年氏在一旁笑着解释:“前几日我和他说,阿玛在外做事辛苦,回来要是不笑,就是累了,让他多哄哄阿玛。没想到这孩子竟记在了心里。” 胤禛看着怀里的福宜,眼神愈发温柔。他忽然觉得,或许这个孩子,真的能成为他的慰藉。

福宜知道,他正在一点点改变胤禛对他的看法。他要的不是一时的宠爱,而是让胤禛把他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将来他才能有能力保护母亲和弟弟们。他小心翼翼地把握着分寸,既不显得过于早熟,又能让胤禛看到他的聪慧和贴心,就像一株悄悄生长的藤蔓,慢慢缠绕住胤禛的心。

第三章 福惠降生,兄弟情深

康熙六十年,十月。

东跨院的气氛比往常要紧张几分。年氏的预产期就在这几日,院子里的下人都忙碌起来,煎药的、准备产具的、守在产房外待命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肃穆。福宜被李氏抱在怀里,站在产房外的廊下,小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活泼,眼神里满是担忧。

他知道,这是他的二弟福惠即将出生的日子。在原本的历史里,福惠是年氏三个儿子中活得最久的,却也只活到八岁。雍正对这个儿子极为宠爱,甚至在他夭折后,以亲王之礼下葬,这在清代皇子中极为罕见。可宠爱终究没能留住孩子的性命,福惠的夭折,无疑是压在年氏心上的又一块巨石。

“小爷,别担心,娘娘吉人天相,一定会平安生下小阿哥的。”李氏轻声安慰道,轻轻拍着福宜的后背。她能感觉到怀里的孩子身体有些僵硬,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显然是在担心年氏。

福宜点了点头,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产房的门。他能听到产房里传来年氏压抑的呻吟声,每一声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他知道分娩的痛苦,尤其是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女人生孩子就像在鬼门关走一遭。他在心里默默祈祷:“额娘,你一定要坚持住,弟弟也一定要平安。”

时间一点点过去,产房里的呻吟声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痛苦。福宜的手心冒出了汗,小拳头攥得更紧了。他甚至想冲进去看看,可他知道,自己只是个两岁的孩子,进去也帮不上任何忙,只会添乱。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福宜几乎要哭出来的时候,产房里突然传来了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那哭声清脆有力,瞬间打破了院子里的沉闷。

“生了!生了!是个小阿哥!”产婆兴奋的声音传了出来,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福宜的心一下子落了地,眼眶却不由自主地红了。李氏也松了口气,抱着福宜说道:“太好了,小爷,您有弟弟了!”

没过多久,产房的门被打开,稳婆抱着一个襁褓走了出来,脸上满是笑容。守在外面的胤禛立刻迎了上去,原本紧绷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侧福晋怎么样?”他急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