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搭建步骤:

1. 选位置:找一个距离海边50米以上的地方(避免涨潮时被海水淹没),优先选在有树木、灌木的地方(能挡海风),如果没有,就在沙丘的背风面搭建;

2. 搭支架:找3根2米长的木棍,其中两根插在地上(间距2米),顶端绑在一起,形成“三角形支架”,第三根木棍横放在两根支架中间,作为“横梁”;

3. 铺挡风层:在支架的“迎风面”(对着大海的一侧)铺一层塑料布、防水布或衣物,用绳子绑紧,挡住海风和盐雾;另一侧可以留开口,方便通风;

4. 铺地面:在庇护所里面的地面上,铺一层沙子(晒过的干沙子),再铺一层衣物或干草,避免直接躺在潮湿的地上。

注意:

• 海边风大,一定要把塑料布、木棍的固定好,避免被风吹倒;

• 不要在海边庇护所里煮海水喝(海水含盐量高,喝了会加速脱水),要通过“太阳能蒸馏法”收集淡水(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第五章 核心生存技能四:食物——7天不吃饭也能活,安全第一

和水、火、庇护所不同,人在野外“7天不吃饭也能维持生命”,所以食物是“优先级最低”的需求——不要为了找食物冒险(比如爬悬崖、抓毒蛇),也不要随便吃不认识的植物、动物,避免中毒。

野外找食物的核心原则是“安全第一、容易获取”,优先选择“自己认识的、容易处理的”食物,比如常见的野菜、昆虫、小鱼虾,其次才是小型哺乳动物、鸟类。

第一节 植物类食物:先做“可食性测试”,避免中毒

野外有很多可食用的植物,但也有很多有毒植物(比如毒芹、毛茛、夹竹桃),一旦误食,可能会呕吐、腹泻,甚至死亡。所以“不认识的植物,绝对不能吃”,如果不确定,必须先做“通用可食性测试”(Universal Edibility Test),步骤如下:

通用可食性测试(至少需要24小时,不要着急):

1. 观察:先看植物的整体——有毒植物通常有这些特征:颜色鲜艳(比如红色、紫色的果实)、叶子有锯齿或绒毛、茎部有刺、汁液是乳白色(或有特殊气味,比如苦味、酸味);如果植物周围没有昆虫、动物吃,大概率有毒;

2. 接触测试:取一片植物的叶子(或一小块茎),轻轻擦在手臂内侧的皮肤上,等待15分钟,如果皮肤没有红肿、瘙痒、刺痛,再进行下一步;

3. 汁液测试:把植物的汁液挤一点在嘴唇上,等待5分钟,如果没有麻木、刺痛、苦味,再用舌头舔一下汁液,等待15分钟,没有不适再进行下一步;

4. 少量食用:取一小块植物(比如10克叶子或果实),放在嘴里咀嚼,不要咽下去,等待15分钟,如果没有口腔麻木、疼痛、恶心,再咽下去;

5. 观察反应:咽下去后,等待24小时,期间不要吃其他东西,只喝干净的水,如果没有呕吐、腹泻、腹痛、头晕等不适,说明这种植物可以安全食用;如果有任何不适,马上停止,多喝水促进排泄。

常见的“安全可食植物”(容易识别,分布广):

1. 蒲公英:

◦ 特征:叶子呈锯齿状,贴地生长,开黄色小花,花谢后会变成“白色绒球”(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