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 庇护所的开口要“对着火堆”(距离火堆1米以上,避免烧到),这样火堆的热量能吹进庇护所里;
• 不要把庇护所搭在低洼处,避免下雨时积水;也不要搭在陡坡下,防止落石、滑坡。
第二节 沙漠庇护所:遮阳棚(重点是防晒、降温)
沙漠的最大威胁是“高温暴晒”(白天温度可能超过40℃),如果没有遮阳,1小时就可能中暑。沙漠庇护所的核心是“遮阳”,不需要保暖,所以结构更简单。
搭建步骤:
1. 选位置:找一个有遮挡的地方,比如岩石旁边、沙丘的背阴面(避免太阳直射),如果没有,就在空旷的地方搭建;
2. 搭框架:找4根1.5米长的木棍,插在地上,组成一个边长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木棍的顶端要扎紧(用绳子绑住),形成“支架”;
3. 铺遮阳层:在支架的顶端铺一层塑料布(或应急保温毯、衣物),塑料布的四周要垂下来,遮住支架的四个侧面,形成一个“封闭的棚子”;如果没有塑料布,就用树枝、干草铺在支架上,厚度5-10cm,尽量铺密,避免阳光透进来;
4. 降温技巧:在遮阳棚的地面上洒一点水(如果有水的话),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降低棚内温度;也可以在棚子旁边挖一个小坑,把水倒在坑里,让水汽扩散到棚子里。
注意:
• 遮阳棚的高度不要太高,1.2米左右即可(人能坐着或躺着),越低越容易降温;
• 沙漠白天风大,要把塑料布、树枝的四周用石头压住,避免被风吹走。
第三节 雪地庇护所:雪洞(保暖性最好,适合积雪厚的地方)
雪地的最大威胁是“失温”和“雪盲”(雪地反射阳光,刺伤眼睛),雪洞的保暖性比帐篷还好——因为雪是很好的隔热材料,洞里面的温度比外面高10-15℃。
搭建步骤:
1. 选雪坡:找一个坡度30-40度的雪坡(积雪厚度至少1.5米,确保雪坡结实,不会塌陷),避免选在陡峭的雪坡或有冰壳的地方(容易崩塌);
2. 挖入口:在雪坡的底部,挖一个直径80cm的“入口”(人能爬进去),入口要“向下倾斜”(避免冷空气进去,热空气跑出来),长度1米左右;
3. 挖主洞:从入口往里挖一个“圆形主洞”,直径1.5米、高1.2米(人能坐直或躺下),主洞的顶部要“弧形”(避免积雪掉落);
4. 做通风口:在主洞的顶部,用木棍钻一个直径10cm的小孔,通到外面(重要!避免洞里缺氧,导致窒息);
5. 铺地面:在洞里面的地面上,铺一层树枝、干草(如果有),再铺一层衣物或应急保温毯,避免直接躺在雪地上。
注意:
• 挖雪洞时,要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雪坡是否有裂缝,避免塌陷;
• 进入雪洞后,要把入口用雪块挡住一部分(留10cm的缝隙通风),减少冷空气进入;
• 不要在雪洞里生火(容易一氧化碳中毒),取暖靠衣物和身体自身的热量,所以尽量和同伴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第四节 海边庇护所:简易棚(重点是防盐雾、找淡水)
海边的特点是“风大、有盐雾”,盐雾会腐蚀衣物、皮肤,还会让人更口渴。海边庇护所的核心是“挡风、防盐雾”,同时要靠近能收集淡水的地方(比如海边的沙丘、岩石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