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动物:鹿、兔子等动物会定期去喝水,观察它们的脚印——脚印朝向一致的方向,大概率是通往水源的路。
误区提醒:不要喝“死水”(比如不流动的小水坑,水面有绿藻、泡沫)、“颜色异常的水”(红色、黑色、乳白色的水,可能有有毒矿物质或藻类)、“工业污染区的水”(比如附近有工厂、矿山,即使水看起来干净,也可能有重金属)。
第二节 怎么净水:3种简单方法,避免喝到“脏东西”
找到水源后,绝对不能直接喝——即使水看起来清澈,里面也可能有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寄生虫(比如蛔虫卵),喝了会拉肚子、呕吐,反而加速脱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以下是3种适合普通人的简单方法,按效果排序:
1. 煮沸法: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
这是清除水中细菌、寄生虫的“黄金标准”,只要有火种和水壶就能做。
• 步骤:将水装入水壶,架在火上煮,水沸腾后再煮5分钟(高原地区海拔高,水沸点低,需要煮10分钟);
• 注意:如果水很浑浊,先沉淀10分钟,把上层清澈的水倒入水壶煮,避免锅底有泥沙;煮完后等水凉了再喝,别烫伤。
2. 过滤法:没有火种时用,适合初步净化
如果暂时生不了火,可以用“分层过滤”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泥沙、杂质和部分细菌。
• 步骤:
1. 找一个容器(比如水壶、塑料瓶,瓶底钻几个小孔),在底部铺一层纱布(或干净的衣物、树叶);
2. 往上依次铺:5cm厚的细沙→3cm厚的活性炭(如果有,比如烧焦的木炭敲碎,能吸附异味和部分细菌)→5cm厚的粗沙→3cm厚的干草;
3. 将浑浊的水缓慢倒入过滤层,下面用另一个容器接过滤后的水;
• 注意:过滤后的水虽然看起来干净,但还是有少量细菌,最好能再用滤水片消毒(按滤水片说明操作,通常一片能消毒500ml水,等待30分钟即可喝)。
3. 太阳能蒸馏法:适合干旱地区,获取淡水
如果在沙漠、海边(只有海水),没有其他水源,可以用这种方法“造水”,原理是利用太阳将水分蒸发,再冷凝成淡水。
• 步骤:
1. 在地上挖一个直径1m、深50cm的坑,坑底放一个容器(比如水壶);
2. 在坑的上方铺一层塑料布(或应急保温毯的防水面),用石头把塑料布的四周固定住,让塑料布中间往下垂,刚好对着坑底的容器(距离容器10-15cm);
3. 在塑料布中间放一块小石子,让下垂的部分更明显;
4. 太阳照射后,坑底的土壤、植被(如果放了树叶、杂草)会蒸发水分,水分遇到塑料布会凝结成小水珠,顺着下垂的塑料布流到容器里,几个小时后就能收集到淡水;
• 注意:这个方法效率不高,一天大概能收集200-500ml水,所以要多挖几个坑,同时尽量在坑底放更多能蒸发水分的东西(比如湿衣服、植物)。
饮水原则:在野外,水要“省着喝,但不能不喝”——不要等到极度口渴才喝,而是“小口多次喝”,每次喝100-150ml,避免一次喝太多导致呕吐;如果水很少,每天至少保证喝500ml(大概1瓶矿泉水的量),维持基本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