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核心生存技能二:火——不止是取暖,更是“生存信号”
在野外,火的作用远比你想的多:取暖防失温、煮水消毒、做饭补充能量、驱赶野兽蚊虫、发求救信号——甚至能给人心理安慰,减少恐慌。所以“生火”是仅次于“找水”的核心技能,即使在夏天,晚上温度下降,也需要火来保持体温。
第一节 准备生火材料:“引火物→燃料→火种”,缺一不可
很多人生火失败,不是因为没打火机,而是因为“材料没选对”——比如直接用大木头点火,打火机烧半天也点不着。正确的生火逻辑是“从小火到大火”,需要三种材料:引火物、燃料、火种。
1. 引火物:“一点就着”的材料,用来点燃燃料
引火物要选“干燥、易燃”的,最好提前在求生包里准备,野外临时找的话,要注意“避开潮湿”:
• 提前准备的:防水火柴、燧石棒、压缩火绒、石蜡纸、干燥棉絮(蘸一点凡士林,更易燃);
• 野外找的:干燥的树叶(比如松针、桦树叶,要捡地上的,不要摘树上的,避免带露水)、树皮(剥下桦树的内层树皮,像纸一样薄,非常易燃)、枯草(选长得高的干草,根部干燥,避开沾了泥土的)、动物绒毛(比如兔子、鸟类的毛,从地上捡,不要主动去抓动物)。
注意:引火物要“蓬松”,不要捏成一团——蓬松的引火物里有空气,能让火焰烧得更旺。
2. 燃料:“能持续燃烧”的材料,用来维持火势
引火物点燃后,需要快速添加燃料,否则火会灭。燃料分“细燃料”和“粗燃料”,要逐步添加,不能直接加大块木头:
• 细燃料:直径1-3cm的树枝(比如灌木枝、小树干,要干燥,用手掰断时能“脆响”,说明没水分)、松球(松树的果实,干燥的松球烧起来很旺,还能持续燃烧);
• 粗燃料:直径5-10cm的木头(等细燃料烧旺后再添加,木头要劈成小块,让火焰能包裹住木头,不要直接丢整根木头)。
选木头技巧:优先选“硬木”(比如 oak、桦树、枫树),燃烧时间长,热量高;避免选“软木”(比如杨树、柳树),虽然容易点燃,但烧得快,还会冒黑烟。
3. 火种:“点燃引火物”的工具,分“现代工具”和“原始方法”
• 现代工具(优先用):防水打火机、火柴(装在防水盒里),用打火机时,先点燃引火物,再把引火物放在燃料堆中间,让火焰慢慢烧到燃料上;
• 原始方法(备用,比如打火机失灵):
1. 燧石棒:将燧石棒的一端对着引火物,用刀背快速刮燧石棒,会产生火星,火星落在引火物上就能点燃(刮的时候要用力,速度要快);
2. 钻木取火(难度高,适合应急):选一块软木(比如杨树)当“底座”,在上面钻一个小孔,再找一根硬木(比如松木)当“钻杆”,双手握住钻杆,快速上下摩擦小孔,直到产生木屑和黑烟,把木屑堆在引火物上,用嘴轻轻吹,就能点燃(注意:这个方法需要很大的体力,而且要选干燥的木头,否则很难成功)。
第二节 生火步骤:4步搞定,避免“火灭了又点”
1. 选生火地点:找一个“安全、避风”的地方——远离帐篷、树木、干草(至少1米以上,避免引发火灾);如果地面潮湿,用石头、树枝铺一层“平台”,把火生在平台上,避免火被水浇灭;如果有风,用石头围一个“挡风圈”(石头摆成圆形,高10-15cm),挡住风,让火焰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