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等到日上三竿,王婶挎着满篮子的青菜从地里回来,发现胡老三家的门依然虚掩,那几只鸡叫得越发凄厉。这下她觉得不对劲了,胡老三虽然偶尔贪杯,但对待这几只下蛋的母鸡却从不含糊。

她放下菜篮,试探着轻轻推开那扇虚掩的木门。

“老三?在家不?”

一股混杂着霉味、旱烟味和淡淡酒气的味道扑面而来,屋里光线昏暗,窗户很小,糊着的旧报纸已经发黄。王婶眯着眼适应了一下,看清了屋内的情形:一张旧木床上的被子叠得还算整齐,不像有人睡过的样子;一张小方桌上放着半瓶散装白酒和一个空酒杯;地上扫得还算干净。

屋里空空如也,胡老三不在。

“胡老三不见了!”王婶这下真慌了,她挎起菜篮,小跑着到村头,逢人便说。

起初,村民们并没太当回事,一个老汉,或许是早起去邻村串门了?或者是去拾掇他那点田地里的庄稼了?再不然,就是夜里喝多了,睡在哪个草垛子下了?能有什么大事。

可到了傍晚时分,炊烟四起,家家户户开始吃晚饭,仍不见胡老三踪影,连他那几条熟悉的土狗都在老榕树下徘徊,不安地呜呜叫着,村民们这才真正着急起来。

村长胡生,一个五十多岁、面色黝黑的汉子,叼着旱烟袋,眉头拧成了疙瘩。他召集了几个腿脚利索的年轻人,“去,村里村外都问问,看看谁最后见过老三,什么时候见的。”

询问了一圈,结果令人不安。村头小卖部的老张头说,前天晚上,天刚擦黑,胡老三确实来打过半斤酒,脸色如常,还跟他开了两句玩笑,之后就没见着了。住在村口的李老汉,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他说这两天根本没见胡老三从村口经过,村尾几户人家也表示,从昨天早上起,就没听到胡老三的动静。

“一个大活人,还能凭空飞了不成?”胡生村长咕噜咕噜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脸色愈发的凝重。

夜幕彻底降临,山村陷入一片黑暗,只有零星的灯火如豆。胡生组织起村民,点起火把,分成几队,开始在村子周围呼喊、搜寻。

“胡老三——!”“老三叔——!”

呼喊声在寂静的山谷间回荡,惊起一片犬吠,却始终得不到任何回应。火把的烈焰在夜风中摇曳,将搜寻者焦急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投射在崎岖的小路上、斑驳的土墙上,气氛变得诡异起来。

第三章:徒劳的搜寻

第二天,搜寻范围扩大到了村子周边的山林和田地。村民们分成三队:一队由经验丰富的猎手带领,往后山深处寻找;一队往更茂密的原始林地方向;还有一队则负责仔细排查村里的每一口井、废弃的坑洞以及村边那个不大的池塘。

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独自外出两天未归,凶多吉少。

后山崎岖难行,灌木丛生,几个年轻小伙拿着柴刀,费力地拨开齐人高的杂草和带刺的藤蔓,仔细搜寻每一个可能藏人或失足跌落的山沟、石缝。山里有几个浅山洞,是往年猎人或者采药人歇脚的地方,如今里面除了些枯枝败叶和野物的粪便,空无一物。

往林子深处去的队伍,气氛更加压抑,参天古木遮天蔽日,即使是白天,林中也光线昏暗,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腐殖土的气息。村民们互相紧跟着,不敢落单,一边呼喊,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回应他们的,只有空荡荡的回声和林鸟被惊飞时扑棱棱的翅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