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不说话,只是望着她,像在确认这一切是不是真的。

他太久没有被人认真注视过了。

亲戚们看他的眼神,是怜悯,是嫌弃,是“这孩子废了”的断定。

可她不一样。她看他的时候,像在看一幅尚未完成的画。

她画得很慢,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啃食桑叶。

画到一半,她忽然说:“你住哪儿?”

“毛坯房。”他说,“没装修,没家具,什么都没有。”

“那……冷吗?”

“习惯了。”他答。

她没再问。但画完后,她把画递给他,说:“下次,我能去你那儿画吗?我想画‘家’。”

林砚怔住。

家?

他从未想过,那个空荡荡的屋子,也能被称为“家”。那里没有沙发,没有餐桌,没有窗帘,甚至连一张像样的床都没有。

可她却说“家”。

他点头。

那天晚上,他第一次拿抹布擦了地板,第一次把床单铺平,第一次在窗台上放了只空玻璃瓶,插了一支从巷口捡来的野花。

他站在屋子中央,环顾四周,忽然觉得,这四面墙,好像不再那么冷了。

他不知道的是,苏晚在画本的背面,写了一行小字:

“他眼里的光,像被遗忘的灯,终于被人点亮了。”

而他更不知道的是,这场相遇,是命运在灰烬中,为他点燃的最后一束火。

第二章:暖黄色的墙

第三天,苏晚真的来了。

她背着画具,站在他那扇掉漆的门前,没有嫌弃,没有迟疑,只是笑着说:“我带了颜料,我们可以一起刷墙。”

林砚愣住:“刷墙?”

“嗯。”她点头,“白色太冷了,我们刷成暖黄色吧,像夕阳的颜色。”

他没说话,只是默默去买了滚筒和涂料。

那天,他们一起刷墙。涂料溅在她的裙摆上,她也不在意,反而笑着说:“看,我成了移动的调色盘。”

他看着她,忽然觉得,这间屋子,真的开始像“家”了。

他们一边刷一边聊天。

她告诉他,她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喜欢画画,靠给人画肖像维持生计。她没有家,但她说:

“家不是地方,是和谁在一起。”

他听着,心里有什么东西在慢慢融化。

傍晚,墙刷好了。

暖黄色的光在夕阳下泛着柔光,像被镀上了一层金。苏晚坐在地上,靠着墙,轻声说:“林砚,你知道吗?你笑起来很好看。”

他一怔,随即扯出一个笑。那笑容很淡,却像破土而出的第一株嫩芽。

“以后,”她说,“我常来好吗?”

他点头,声音有些哑:“好。”

那一刻,他忽然觉得,或许命运并没有彻底抛弃他。或许,他还能拥有点什么。

第四天,她带来了两盆绿萝,说:“植物能让屋子活起来。”她把绿萝放在窗台,又用旧罐头瓶做了个花瓶,插上野花。她还带来了一条小毯子,说:“晚上冷,盖着。”

林砚看着这一切,忽然说:“苏晚,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她抬头看他,眼神清澈:“因为你也对我好啊。你让我觉得,我的画,有人在乎。”

他沉默。

他从未想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尊重,竟成了她眼中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