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到绩溪后,李祯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松年。李松年看着洋行的合同,激动得手都在抖:“祯儿,你真是咱们李家的功臣啊!这下咱们墨坊有救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徽州府,不少墨坊的掌柜都来找李祯,想跟李家合作。李祯也不藏私,把自己改良的制墨方子分享给大家,还提议成立徽州墨业联盟,一起对抗西洋墨的冲击。

这天,李祯正在墨坊里跟掌柜们商量联盟的事,忽然看见骆文谦走了进来。

“骆公子,你怎么来了?” 李祯有些意外。

骆文谦走到桌前,看了看桌上的联盟章程,笑着说:“我是来加入联盟的。之前我觉得咱们应该互相竞争,现在看来,还是李姑娘有远见。咱们徽州的墨业要是能联手,肯定能做得更大。”

李祯高兴地说:“那太好了!有骆家加入,咱们的联盟就更有力量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祯和骆文谦一起忙着筹备徽州墨业联盟。他们走访了徽州府所有的墨坊,说服掌柜们加入联盟,还制定了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价格体系。在他们的努力下,徽州墨业联盟很快就成立了,李祯被推举为联盟的总执事,骆文谦则担任副执事。

联盟成立后,第一个难题就来了 —— 西洋墨的价格比徽墨低,很多客商都愿意买西洋墨。李祯和骆文谦召集掌柜们开会,商量怎么应对。

“我觉得咱们可以降低徽墨的价格,跟西洋墨打价格战。” 一个掌柜提议。

“不行,” 李祯摇了摇头,“咱们的徽墨用的是真材实料,成本比西洋墨高,要是降低价格,咱们就得亏本。而且这样做,也会让徽墨的名声受损。”

骆文谦点点头:“李姑娘说得对。我觉得咱们应该突出徽墨的优势,比如文化底蕴。西洋墨只是用来书写的工具,而咱们的徽墨,每一块都有故事,都有工艺价值。咱们可以把徽墨包装成文化产品,卖给那些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

“这个主意好!” 李祯眼睛一亮,“咱们可以在墨锭上刻上徽州的山水、名人诗句,再配上精美的包装盒,这样既能提高徽墨的附加值,又能宣传咱们徽州的文化。”

掌柜们纷纷表示赞同。接下来,李祯和骆文谦一起设计新的墨锭样式,还请了徽州有名的雕刻师傅,在墨锭上雕刻图案和文字。他们还特意去了一趟杭州,跟当地的丝绸作坊合作,用丝绸做墨的包装盒,上面绣着徽州的特色花纹。

新包装的徽墨一推出,就受到了客商们的欢迎。上海的洋行一下子就订了五千笏,欧洲的客商也纷纷发来订单。看着不断增加的订单,墨坊的伙计们都干劲十足,李祯和骆文谦也松了一口气。

这天晚上,李祯和骆文谦坐在墨坊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

“真没想到,咱们居然能联手把徽墨做起来。” 骆文谦笑着说。

李祯也笑了:“其实我早就觉得,咱们徽州的墨匠不应该互相拆台,应该一起把徽墨的名声传出去。现在好了,咱们做到了。”

骆文谦看着李祯,眼神里多了几分温柔:“李姑娘,跟你合作这么久,我发现你不仅制墨手艺好,还很有远见。要是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尽管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