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那盏在风中微微摇曳的旧灯笼,心里没来由地一阵发慌。我害怕,害怕这盏灯熄灭。因为我知道,如果它熄灭了,我在这个冰冷的城市里,就真的只剩下一个人了。
5
我的崛起,像一根野蛮生长的藤蔓,终于触碰到了这片森林里,那棵最古老、最庞大的巨树——魏天华,和他的“宏图资本”。
魏天华是那种典型的旧时代资本家。西装永远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腕上那块百达翡丽,比我第一家公司的总资产还贵。他信奉的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商业法则:资本、人脉、权力。他像一头优雅而凶猛的狮子,在他的领地里,不允许任何挑战者。
而我,在他眼里,就是一只从阴沟里钻出来的、不守规矩的“臭虫”。
我们的第一次交锋,源于一块商业用地的竞标。那块地,魏天华志在必得,他准备在那里建一座新的高端购物中心。他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几乎已经内定了结果。
但我有我的“情报网”。
在超市的母婴区,我听过无数年轻夫妇的争吵。
“又去城西那个破商场?停车场小得要死,母婴室连个换尿布的台子都没有!我再也不去了!”
“那你说去哪?市中心堵成狗,就那儿还算方便。”
“方便个屁!我宁愿在家待着!”
我将这些零散的抱怨,汇集成了一个清晰的结论:这个城市,缺的不是又一个奢侈品堆砌的购物中心,而是一个真正服务于“家庭”的、拥有超大停车场、顶级儿童游乐区和人性化母婴设施的“第三空间”。
魏天华的计划,从一开始就错了。他是在用他那个阶层的想象,去构建一个早已脱离普通人需求的海市蜃楼。
在竞标会的前一天,我找到了这块地的所有方,一家急于套现的国企。我没有跟他们谈价格,我给了他们一份长达五十页的《城市家庭消费情绪数据报告》。报告里,没有一个商业术语,全是那些从超市里“偷”来的、活生生的争吵和抱怨。
然后我告诉他们:“按照魏天华的方案,你们能得到一个地标,但三年内必将亏损。按照我的方案,你们能得到一个持续盈利的现金奶牛,和一个所有市民都会交口称赞的民心工程。”
最后,我只加了一句话:“魏天华的出价,我加一百万。”
我赢了。
消息传出,整个商界都震惊了。没人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魏天华在他的办公室里,砸了一套顶级的骨瓷茶具。他第一次正眼看我这只“臭虫”,眼神里充满了被冒犯的愤怒和一丝……困惑。
他不知道,他输给的不是我,而是那些在超市里,因为一个破烂母婴室而吵得面红耳赤的普通人。
他输给了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噪声。而我,只是这噪声的翻译官。
6
战争,从那一刻起,正式打响。魏天华的报复,来得比我想象的更猛烈。他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动用了他全部的力量,试图将我这根新生的藤蔓,连根拔起。
他旗下的媒体,开始铺天盖地地制造我的负面新闻,说我“背景不详,资金来源可疑”。他动用人脉,给我所有的项目制造行政障碍,消防、税务、工商,轮番上门“检查”。他甚至高薪挖走了我“公式”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