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包括更私密的信息。"

他告诉我,校友会是离职员工自发组织的互助网络,目的是帮助新离职者适应"后公司生活"。

"首先,你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你永远无法真正离开公司。"他严肃地说。

"劳动合同只是形式,真正的绑定是在...更高维度。"

他解释说,公司实际上是个巨大的意识收集器,员工的工作本质上是在为某个存在提供能量。

离职后,这种连接不会完全切断,而是变成了一种"低功耗模式"。

"张总怎么样了?"我问。

"他选择了留下,成为管理者。"李哲的声音带着怜悯。

"他的疯狂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让他能够承受真相。"

"什么真相?"

"公司没有真正的业务,我们做的每个项目,写的每份报告,都只是仪式的一部分。"他前倾身体低声说。

"而离职员工是仪式的重要环节,我们是祭品,也是潜在的祭司。"

他给我看手机里的一张照片,那是公司年会的集体照,但在照片边缘,每个人都有一条淡淡的丝线连接着天花板,而在天花板之上,隐约有个巨大的眼睛形状的阴影。

"最近小心点。"分别时他警告我。

"'清理期'要到了,公司会加强控制,特别是你打破了平衡的人。"

那晚回家,我发现门缝下塞着张纸条,是张总潦草的字迹。

"他们接触你了!不要相信任何人!真正的危险不是公司,而是那些自以为自由的人。"

03

我决定联系其他离职同事。

首先想到的是赵敏,她半年前离职创业,现在经营一家咖啡馆。

听到我的来意,她正在磨咖啡豆的手突然停住了。

"你也收到短信了?"她压低声音,眼神警惕地扫过空荡荡的咖啡馆。

"什么意思?还有其他人?"

她示意我跟上,带我走进储藏室。

在堆满咖啡豆的袋子后面,她取出一本黑色笔记本。

翻开后,里面是按时间顺序记录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有日期和简短备注。

"这是我能联系到的所有离职同事。"她轻声说。

"其中三分之一已经...失联了。"

我注意到林秘书的名字也在上面,她的备注是"违约,已归档"。

而我的名字已经被添加上去,备注是"新成员"。

"归档是什么意思?"

赵敏的眼神黯淡下来:"就是像林薇那样,公司认为他们违反了合同。"

“林薇...她真的是因为车祸去世的吗?”我终于问出这个盘旋已久的问题。

赵敏沉默片刻,从笔记本夹层抽出一张照片。

那是公司团建时的合影,林薇站在张总身旁,笑得明媚。

但奇怪的是,照片上林薇的右手腕系着一根红绳,上面挂着个小铃铛,和我在张总手腕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这是什么时候拍的?”

“她去世前一周。”赵敏指着照片背景里的日历。

“注意到吗?那天的日期被刻意涂改了。”

我仔细辨认,发现日历上的数字确实被黑色马克笔粗暴地涂抹过。

“公司里所有能显示日期的东西都会被动手脚。”

“时间在那里不是线性的,张总说的是实话。”赵敏压低声音。

我突然想起离职前最后一周的异常,电脑日期频繁出错,会议室预约系统混乱,甚至连外卖订单的送达时间都出现严重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