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梧桐初遇
林知夏遇见沈亦舟的那年,梧桐叶把江城的秋天铺得满地金黄。她刚考上江城大学的中文系,抱着一摞新书往教学楼走,脚下一滑,整个人往前踉跄时,是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扶住了她的胳膊。
“小心。”男生的声音像秋日里的风,清清爽爽。林知夏抬头,撞进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里——沈亦舟穿着白色的连帽卫衣,背着黑色的双肩包,发梢还沾着片没来得及落下的梧桐叶,阳光落在他侧脸,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后来林知夏才知道,沈亦舟是建筑系的学长,也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拿过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的金奖,篮球打得好,连选修课的笔记都被女生们传着复印。而她,只是中文系里最普通的一个女生,成绩中等,长相清秀,扔在人群里就找不见。
可喜欢这件事,从来不管什么匹配度。林知夏开始有意无意地靠近沈亦舟:知道他每天早上会去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看书,她就提前半小时去占座,把热好的牛奶放在他常坐的桌角;知道他周末会去工作室做模型,她就带着自己烤的饼干过去,帮他整理散落的图纸;甚至连他随口提过一句“喜欢敦煌的壁画”,她都在暑假攒了两个月的兼职工资,买了去敦煌的机票,想约他一起去。
2 白月光归来
沈亦舟不是不回应。他会在她占座时笑着说“谢谢”,会在她帮他整理图纸时教她认建筑结构,会在她生理期疼得脸色发白时,默默递上一杯红糖姜茶。林知夏以为,这些温柔是喜欢的信号,直到苏晚回国的那天,她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他漫长等待里,一个临时的慰藉。
苏晚是沈亦舟的初恋,也是他放在心尖上的白月光。他们高中时就在一起,后来苏晚出国读艺术,沈亦舟留在国内学建筑,两人约定等苏晚毕业就结婚。林知夏曾在沈亦舟的钱包里见过苏晚的照片——女生穿着红色的连衣裙,站在巴黎圣母院前,笑容明媚得让人移不开眼。那时沈亦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是以前的朋友”,林知夏便傻乎乎地信了。
苏晚回国那天,江城下了很大的雨。林知夏拿着刚买的生日蛋糕,想去沈亦舟的公寓给他庆生——那天是他的24岁生日,她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甚至亲手织了一条灰色的围巾,想给他一个惊喜。
刚到公寓楼下,林知夏就看见沈亦舟撑着伞站在雨里。他手里拿着一束白色的桔梗花,是苏晚最喜欢的花。没过多久,一辆出租车停在路边,苏晚从车上下来,穿着米色的风衣,头发长了些,比照片里更添了几分成熟的韵味。
沈亦舟立刻迎上去,把伞完全偏向苏晚那边,自己的肩膀很快就被雨水打湿。他接过苏晚的行李箱,语气里是林知夏从未听过的紧张和温柔:“路上累不累?我给你煮了粥,在保温锅里。”苏晚笑着点头,伸手拂去他发梢的雨水,动作自然又亲昵,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
林知夏站在不远处的公交站牌下,雨水顺着伞沿往下滴,打湿了她的裤脚。她手里的蛋糕盒被雨水浸得发软,盒子上“生日快乐”的字样变得模糊,就像她此刻的心情——那些小心翼翼的喜欢,那些以为是“特殊”的温柔,原来都只是她的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