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让她交了朋友。店里有个阿姨,四十出头,离婚带娃,教她怎么哄客人:“丫头,笑一笑,钱就来了。”晓薇学着,渐渐从生涩到熟练。攒的钱,她一半寄家,一半存着——目标是大三实习,不再是穷学生。一次,雨夜收工,她淋湿了半身,路过图书馆,灯火通明。她推门进去,借了本《影响力》,坐在角落读到闭馆。雨点滴到玻璃上滴滴答答的。雨停时,她合上书,喃喃:“晓薇,你得行。爸妈的汗,不能白流。”那一刻,兼职的累,像块垫脚石,踩上去,高了半截。校园的路,还长,她得一步步,攒足力气,踩出自己的脚印。
转眼到了大三下半年,晓薇开始为实习发愁。专业是市场营销,学校组织校招会,她挤在人群里,简历印得歪歪扭扭,纸张廉价得一捏就皱。最终,她拿到“星辉传媒”的offer,一家中型广告公司,月薪两千五,还包一顿午饭。面试那天,她穿了唯一一套正装——淘宝上买的九成新西装裙,领口有点褪色,但她挺直腰板,回答问题时声音稳稳的:“我家条件一般,从小就知道赚钱不容易,所以我特别注重细节和效率。”
报到第一天,晓薇被分到市场部。部门主管陈浩三十出头,高高瘦瘦,戴副金丝眼镜,笑起来有股书卷气。他翻着她的简历,点点头:“林晓薇是吧?欢迎加入。我们组正缺新人,你跟在我身边,先从数据整理学起。”晓薇抬头,对上他的眼睛,那双眼睛深邃,像秋天的湖水,不急不躁。她心想,这人真稳当,不像学校那些油腻的老师。
办公室在五楼,落地窗外是上海的黄浦江,江风吹来,带着点咸湿。晓薇的工位在角落,电脑是公司旧款,启动慢得像老牛。她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午饭就啃个面包,边吃边看陈浩的电脑屏幕。他在教另一个实习生做PPT,手势利落:“看这里,数据可视化不能太死板,加点颜色,客户一看就懂。”晓薇听着,笔记本记满页,晚上回宿舍还复盘。
陈浩注意到她了。有天加班到八点,办公室只剩他们俩。他泡了两杯咖啡,递给她一杯:“晓薇,你家安徽的?口音听着亲切。我小时候在南京读大学,那边冬天冷,安徽的辣椒面救过我好几次命。”晓薇接过杯子,手指碰了下他的,烫得心跳漏一拍。她笑着说:“浩哥,你也吃辣?我们县的豆腐乳超正宗,下次我带点给你。”他笑起来,露出一排整齐的牙:“行啊,但别叫浩哥,叫陈主管,正式点。”
就这样,他们的聊天多了起来。晓薇分享家里的故事:爸妈种地,弟弟上初中,她每个月寄五百回家,妈总说“闺女,别太省,买件新衣服”。陈浩听着,眼神柔和:“我懂,从底层爬上来不容易。我大学时打三份工,毕业进这行,熬了五年才当主管。你有这股劲头,前途无量。”晓薇低头搅咖啡,苦中带甜,心里暖烘烘的。第一次,有人这么认真听她说话,像把她从泥地里拉出来,晾晒在阳光下。
但晓薇不是傻子。她早注意到陈浩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银光闪闪,不是结婚的,但订婚的痕迹明显。有次中午,苏静来接他下班。苏静二十八岁,穿一件米色风衣,头发烫成大波浪,挎着个LV包,笑起来甜腻腻的:“浩,今天早点走,我们去吃日料,订婚照的样片出来了。”陈浩搂着她的腰,亲了下脸颊:“好,晓薇,你们先走,我关门。”晓薇背过身,假装整理文件,心口像被针扎了下。苏静走时,还冲她笑了笑:“小妹妹,浩说你很能干,继续加油哦。”那笑,客气得像一层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