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加快脚步,几乎是逃离了那个地方。回到相对安静的老街区,她才感觉呼吸顺畅了些。这里的“恶意”通常更简单、更直白:楼下面馆老板对挑剔客人的、酱油色的细微“不满”;水果摊主提防有人偷拿水果时、警惕的土黄色“猜疑”……这些她都习惯了,像背景噪音,可以勉强忽略。
街角那家名叫“暖光”的面包店,是她日常生活中为数不多的绿洲。她推开门,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浓郁的麦香和黄油香气扑面而来。
店主陈姐正在柜台后给一个小朋友装刚出炉的蛋挞,抬头看见林晚,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小林,下班啦?今天有刚烤好的全麦吐司,给你留了一条。”
陈姐身上,几乎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恶意。只有一层极淡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生活琐碎带来的浅灰色薄雾,那是每个人都有的轻微疲惫和烦恼。更多的时候,她周身是一种柔和的、近乎透明的光晕,尤其是在面对她那个蹦蹦跳跳的五岁女儿时,会散发出温暖的、类似阳光的淡金色。
“谢谢陈姐。”林晚接过吐司,付了钱。在面包店逗留的几分钟,是她一天中最接近“正常”的时刻。这里的气息是“洁净”的。
回到自己那间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关上门,将世界隔绝在外,林晚才真正放松下来。她靠在门板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每天在“恶意”的视觉轰炸中穿行,需要消耗巨大的心力。她是一名自由职业的平面设计师,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与人打交道的必要。
她打开电脑,开始工作。设计稿的线条和色彩是纯粹的,它们不会散发出任何令人不适的情绪。只有在工作时,她才能暂时忘记自己那双被诅咒的眼睛。
夜幕降临,城市华灯初上。林晚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街景。霓虹闪烁,车流如织,每一扇窗户后面都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形形色色的恶意。这个世界,从表面上看,秩序井然,文明有礼。但在她眼中,它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一场无声的、由各种污浊色彩构成的恐怖秀。
她拉上窗帘,将自己彻底封闭在这个唯一安全的小小空间里。
孤独,像冰冷的潮水,慢慢漫上来。但她知道,相比于外面那个“污浊的世界”,她宁愿选择这份孤独。
2 完美的例外
周六上午,门外的嘈杂声打破了公寓楼惯有的宁静。林晚正在修改一个Logo的最终稿,被持续不断的搬动声和说话声扰得心烦意乱。她皱了皱眉,想起楼下似乎贴过告示,隔壁空了很久的房子终于租出去了。
她本不打算理会,但敲门声却响了起来。
林晚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表情,才走过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年轻男人,很高,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卡其色长裤,却显得清爽挺拔。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笑容。
“你好,打扰了。我是刚搬来的邻居,顾夜云。”他的声音温和悦耳,“工人搬家具可能有点吵,实在不好意思,这个给你,算是赔礼。”
他递过来一个精致的小纸盒,透过塑料窗口,能看到里面是造型别致的手工饼干。
林晚愣了一下。
不是因为他的礼貌或礼物,而是因为——她“看”不到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