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默,沉默的默。但我的人生,从遇到那只猫开始,就再也沉默不了了。
我从警校毕业那天,我爸,一个干了三十年刑侦的老警察,拍着我的肩膀,说了三个字:“别惹事。”
这三个字像紧箍咒,把我对惩恶扬善、惊天大案的所有幻想都勒得死死的。我被分到了社区派出所,每天的工作就是调解邻里纠纷、帮王大妈找走丢的泰迪、听李大爷抱怨楼上跳广场舞的噪音。我的警官证,最大的作用就是买公园门票能半价。
“陈默啊,年轻人,要脚踏实地。”我的带教师傅老张,一个保温杯里泡着枸杞的中年男人,总是这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我嘴上应着,心里却憋着一股火。我可是警校的优秀毕业生,格斗、射击、犯罪心理学门门全优。我不是来当居委会大爷的。
机会,或者说我认为的机会,在一个月后出现了。辖区内连续发生了三起名贵宠物失踪案,一只布偶猫,一只柯基犬,还有一只价值不菲的孟加拉豹猫。案子不大,但影响不小,宠物主人们在业主群里闹翻了天。所里不重视,觉得就是普通的偷盗案。
但我从卷宗里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三起案件的作案手法惊人地相似:没有撬锁痕迹,现场干净得像是被专业保洁打扫过,而且失窃的都是血统纯正、价格高昂的宠物。这背后,很可能是一个专业的宠物盗窃团伙。
我把我的分析报告交上去,老张扫了一眼,把报告压在了他的泡面桶下面,对我说:“小陈,有这功夫,不如去‘夕阳宠物店’周围多转转,那家店最近不太平。”
“夕阳宠物店”,我们辖区里一家开了十多年的老店,老板姓林,大家都叫他老林。店如其名,生意就跟夕阳似的,一天不如一天。在这个遍地都是连锁宠物品牌、线上宠物交易火爆的年代,老林这种坚守着传统模式的小店,倒闭是迟早的事。
我懂老张的意思,他是让我去查案,但用的是一种“社区走访”的名义。这既是给我机会,也是一种保护。如果我搞砸了,那也只是一个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失误。
我憋着一股劲,向所里申请了卧底调查。当然,我的“卧底”身份,就是在“夕阳宠物店”当个临时工,名义是体验生活,增加警民互动。老张帮我跟老林打了招呼,老林正缺人手,一听不要钱的劳动力,当即就同意了。
于是,我脱下警服,换上了一件印着“爱护动物,人人有责”的土味文化衫,走进了这家摇摇欲坠的宠物店。
店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消毒水、猫粮和动物体味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气味。老林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头发花白,背有点驼,脸上总是带着一种听天由命的疲惫。
我的工作很简单:铲屎、喂食、打扫卫生,以及应付偶尔上门的零星顾客。我一边干活,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我把宠物店当成了我的犯罪现场,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是破案的关键。
然而,一连三天,我一无所获。宠物店的日常就像一潭死水,除了几只待领养的猫狗无精打采的叫声,再无波澜。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也许这真的只是一起普通的偷盗案,我把它想得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