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但概率本身不就是最迷人的奇迹吗?”建锋转过头,眼神里闪着思辨的光芒,“比如太阳产生的电子中微子,经过一亿五千万公里的传播,到达地球时已经变成了三种味的混合体。它们穿越真空、穿越星体,却始终保持着振荡的本性。就像……”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比喻,“就像注定要相遇的人,无论中间隔着多少障碍,总会在某个节点重逢。”

肖的心莫名一动。这话让她想起父亲书房里的那句话:“中微子是宇宙中最执着的旅行者,它们的轨迹早已写在量子力学的方程里。”那时她还不懂,直到父亲在一次野外考察中失踪,搜救队只找回了他的笔记本,扉页上画着三条相互缠绕的曲线,标注着“中微子振荡示意图”。

“您对实验装置好像很熟悉?”肖转移了话题,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平板电脑的边缘。

“以前在大亚湾做过两年理论支持。”建锋的语气轻松了些,“那时候就听说江门要建更大的探测器,特意申请过来参与模型校准。对了,”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这是我根据最新太阳中微子数据修正的振荡参数表,或许对你们的数据分析有帮助。”

肖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时,突然注意到页眉处画着一个小小的探测器草图,旁边标注着一行小字:“寻找不期而遇的信号”。这个细节让她莫名觉得亲切,就像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自己——那个曾经在笔记本上画满粒子轨迹的少女。

“谢谢,我会结合实验数据比对的。”肖合起笔记本,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了敲,“地面食堂的早餐还没撤,要一起去吃吗?地下的速食套餐可算不上美味。”

建锋眼睛一亮,立刻点头:“求之不得。为了赶早班车,我早上只啃了个面包。”

两人并肩走向电梯,狭窄的通道里回荡着脚步声。建锋说起他在大亚湾的经历,讲那些为了捕捉一个异常信号连续熬夜的日子,讲第一次算出大气中微子振荡概率时的激动。肖安静地听着,偶尔补充几句实验中的细节,发现他们居然都曾师从同一批老教授,只是一个侧重理论,一个深耕实验。

“这么说,我们三年前在高能所的学术会议上见过?”建锋停下脚步,电梯门恰好打开,“当时你做关于液闪纯度控制的报告,我坐在第三排。”

肖愣了一下,努力回想那个混乱的会议现场。她只记得自己紧张得手心冒汗,下台时差点撞翻茶水桌,却不记得台下有这样一双明亮的眼睛。

“可能吧,那天人太多了。”她走进电梯,按下地面层的按钮。

电梯缓缓上升,头顶的指示灯依次亮起。建锋看着电梯壁上两人的倒影,突然开口:“其实中微子振荡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证明了粒子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它们的本质始终存在。就像刚才,我认出你是三年前那个报告人,你却不记得我,但我们还是在这里相遇了。”

肖转头看他,电梯顶灯在他脸上投下淡淡的光影。她突然想起昨天调试探测器时,捕捉到一个异常的τ中微子信号,根据轨迹回溯,它居然来自十年前超新星爆发的余波。那些穿越了时空的粒子,最终还是抵达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