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时间锚点:根据肝脏温度和ATP降解模型,死亡时间发生在昨晚21:30至22:00之间。

前置状态:死者生前未摄入酒精或常见镇静剂。生命最后时刻,脑电波模式显示高度活跃,伴随有强烈的“困惑”与“认知冲突”的情绪数据峰值,而非典型的“恐惧”或“痛苦”。

·异常接触:死者右手食指指尖检测到微量的但不属于书房的特殊蜡粒成分。指甲缝内留有带有磁性氧化铁成分的灰尘。

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三分钟。

沈墨言收回手,睁开眼,脸色比之前更加苍白,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种高强度的“阅读”,尤其对象是复杂的生命体,对他的精神负荷极大。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陈静,似乎在平复脑海中翻腾的数据浪潮。

陈静没有打扰他,只是耐心等待。

过了一会儿,沈墨言转过身,他的眼神恢复了之前的清明,但似乎又多了一些难以言喻的东西。

“毒素是定制合成的,凶手具备化学或药学背景。死亡时间,21:45左右,误差不超过五分钟。死者临死前,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中,他感到的是‘困惑’,而非面对致命威胁的恐惧。”

他顿了顿,指向书桌上的《理想国》。

“那个折角,是死者自己折的,还是在死后被凶手折的,我无法从尸体‘阅读’出来。但结合死者最后的‘困惑’情绪,以及那句被篡改的神谕……”

他看向陈静,语气肯定:“凶手在和他进行一场辩论。一场用生命作为赌注的辩论。”

“死者手中的苏格拉底徽章呢?”

陈静立刻将一个证物袋递给他,里面是那枚残破的徽章。

沈墨言没有接,只是隔着袋子看了一眼。“苏格拉底,死于饮鸩,源于‘腐蚀青年’和‘不敬神’的指控。其哲学核心正是‘认识你自己’。”

“徽章的残破状态……是象征辩论的未完成?还是暗示苏格拉底智慧的局限?”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陈静:“下一个线索,就在《理想国》的那一页里。凶手给我们划定了一个‘洞穴’,我们需要找到他指引的‘火光’。”

根据沈墨言对“洞穴隐喻”的解读,以及他从林教授指甲缝里“读”出的磁性氧化铁灰尘,陈静将调查方向转向了本市的哲学圈,特别是那些可能进行非主流思想探讨的小型团体。

很快,一个名为“深渊沙龙”的地下哲学小组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这个沙龙由几名大学里的青年教师和校外自由学者组织,定期在一些咖啡馆和书店甚至私人住所聚会,讨论内容涉及存在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乃至一些更为激进的虚无主义思想。

林教授生前,据传曾受邀参加过他们的一次活动,但似乎不欢而散。

沈墨言和陈静来到了沙龙近期频繁使用的一家独立书店的地下室。

聚会刚刚结束,空气中还残留着咖啡因和激烈争论的气息。

陈静亮明身份,开始对沙龙的组织者和几名核心成员进行例行询问。

沈墨言则安静地跟在后面,他的“阅读”开始了。

他看似随意地走过散落着咖啡杯和笔记的桌子,指尖不经意地拂过一个还残留着温热的马克杯杯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