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夜里,溃兵劫村,火光映红雨云。

李清照第一次拔剑——

那把银剑是外祖父王拱辰出使契丹时带回,剑脊錾“山河”二字。

她不会使,只能把剑横在碑箱上,像护住最后一道堤岸。

赵明诚蹲在船头,用绳子把《石经》残块绑在桅杆底:

“压舱石,不能丢。”

雨幕深处,她忽然想起一首未写完的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原来愁也有重量——

是十五册书、一块碑、一把剑,还有一个摇摇欲坠的国。

四、青州初夜:官舍漏雨如注

八月初三,抵达青州。

官舍三进,墙皮剥落,满地青苔。

李清照推门,雨水从房梁直接灌进后颈。

她把箱子一个个打开:

《金石录》手稿、汉唐碑拓、铜簋、断剑、半袋发霉的桂花糖……

赵明诚站在门口,手足无措:

“委屈你了。”

她回头,忽然笑了一下,那笑像刀口上的光:

“委屈?我父被刻奸党碑,我夫从四品降到九品,我大宋半壁江山在黄河里漂,我敢委屈?”

五、第一次对峙:酒税衙门里的“词女”

八月十五,青州酒税衙门点卯。

赵明诚去报到,被知州王黼当众奚落:

“京里来的公子哥儿,会喝酒么?会算酒曲么?”

赵明诚攥着笏板,青筋暴起。

李清照忽然从人群里走出,手里拎一坛未开封的“青州从事”:

“知州大人,我夫妇既来监酒,当识酒。

此坛,水少一分则苦,曲多一钱则酸。

我赌它,今年秋税可增三成。”

她拍开封泥,一饮而尽,坛口朝下,滴酒不漏。

全场鸦雀无声。

夜里,她吐得昏天黑地,赵明诚抱着她,泪落在她发梢:

“我堂堂男儿,竟让你挡在前面。”

她抬手,指尖冰凉:

“明诚,记住——

我李清照的词,不是写给帘外鹦鹉的,是写给天下读书人的。

今日我喝的不是酒,是咱们俩的体面。”

六、青州十年:把日子写进碑缝里

1107—1117,整整十年。

他们住漏雨的官舍,吃麦饭咸菜,却把青州变成大宋最隐秘的金石中心。

李清照在院子里搭起“归来堂”,亲手拓碑:

《郑羲碑》《云峰山刻石》《泰山金刚经》……

每拓一碑,她就在旁边写一段小记:

“某年某月,与明诚同游某山,风雨如晦,拓得数字,以俟后世。”

赵明诚白天算酒税,夜里校对《金石录》。

两人把俸禄全部换成纸墨、拓包、干粮,去深山寻碑。

有一次,山洪暴发,赵明诚被冲下悬崖,怀里还抱着一块《汉石经》残石。

李清照用绳子把他拉上来,第一句话:

“石头没碎吧?”

赵明诚大笑,笑到咳血:“碎了我,也不能碎它。”

七、重阳噩耗:父亲殁于瘴乡

大观二年(1108)重阳。

驿站飞马传来噩耗:李格非贬岭南,行至韶州,卒。

死因:瘴疟,亦有人说——“愤恚呕血”。

李清照正在归来堂蒸菊花糕,手一抖,蒸笼翻在地上。

她连夜写《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