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笔锋一挫,纸被戳破。

次日,她素衣白裳,捧一盏菊花酒,立于青州城头,南向酹酒:

“父亲,你教我读《春秋》,说‘大复仇’之义;

如今山河未复,你怎能先走?”

八、词中之剑:再遇王黼

大观四年(1110)春,王黼调任京官,临走派人来索《金石录》初稿。

李清照站在门口,手握“山河”小剑:

“想要书,先问剑。”

来人悻悻而去。

夜里,她用小剑在归来堂大梁刻下八个字:

“山河未复,何以家为?”

九、尾声:黄花瘦尽,天下正肥

政和元年(1111)重阳,青州官舍。

院中菊花瘦得可怜,风一吹,花瓣簌簌落。

李清照把最后一片花瓣捻进酒杯,忽然笑:

“人比黄花瘦——

可我瘦的是身子,天下瘦的是骨头。”

赵明诚从背后抱住她,声音哽咽:

“再等三年,《金石录》成书,我带你回汴京。”

她没回头,只把酒杯递给他:

“若回不得,就把青州当汴京。

若天下皆青州,何处不中原?”

黄花落尽时,她尚不知——

三年后,金人铁骑将踏破青州城门,

而她与赵明诚,一个守莱州,一个押碑渡江,

从此生死两隔,再无团圆。

第三章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金兵一夜破燕山!她抱碑渡黄河,血写《鹧鸪天》守城

一、八月十五:青州归来堂最后的团圆

宣和七年中秋,月色像一把冷冽的刀,把归来堂的破瓦照得发白。

李清照把最后一方拓片晾上竹竿——三个月前,她与赵明诚在临淄田野,从即将被铲平的汉墓里抢出《郑固碑》阴。

“再拓一遍,墨就尽了。”她回头说。

赵明诚正把一块巴掌大的铜印放进匣里:“墨尽就磨血。”

一语成谶。

夜里,两人对坐小轩,案上只有一碟青菱、一壶浊酒。

李清照把酒盏推过去:“若天下无事,明年此日,我们该在汴京登楼赏月。”

赵明诚却掏出驿报:

“金主完颜晟以‘宋人纳叛’为由,命宗翰、宗望分两路大举南犯。”

他把驿报在烛火上点燃,火焰蹿起,映得眼底一片血红。

“莱州缺知州,朝廷命我权摄,我不能推。”

李清照望着纸灰在风里飞,像一群黑蝶,轻轻端起酒盏,忽然低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唱到“独上”二字,她停住,把酒泼进庭中。

“你守莱州,我守你。”

二、九月九日:黄河怒号,碑石上船

九月初,金人破燕山,郭药师降,河北门户洞开。

赵明诚急调青州兵二百、厢军三百,又募乡勇五百,合千人驰援莱州。

李清照押运十五车金石——十年全部心血。

她把每口箱子都钉上“李”字火印,又以麻绳纵横捆扎,绳结里夹一枚铜钱:

“若船沉,后世捞箱者见之,知是宋人遗物。”

九月九日,登舟渡黄河。

河风如刀,浊浪排空。

船老大河北口音连连作揖:“娘子,这船只能载一半,再多了,龙王爷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