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介是个精明的年轻人,很快察觉到了“我”的异常。有时我会双眼放光,对奢华细节赞不绝口,恨不得立刻签合同(“购购”);有时又会突然变得极其冷静,刨根问底关于产权、抵押、周边规划等枯燥问题,语气疏离得像在审阅报告(“理理”)。中介脸上职业的笑容开始出现裂纹,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最疯狂的一幕发生在那套位于半山、带无边泳池的现代别墅里。“购购”完全被梦幻般的景观和设计师家具迷住了,而“理理”在经过复杂心算后,竟然得出“此房产具备一定增值空间,可适度溢价购入”的结论。在两个“人格”罕见地达成一致(尽管动机完全不同)的瞬间,我,或者说这具身体,在中介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拿起笔,几乎就要在合同上签下名字。千钧一发之际,某种更深层的、属于“我”的恐惧猛地攥住了心脏,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扭曲的痕迹。“我……我需要再考虑一下。”我听到自己干涩的声音说。

逃离别墅样板间,另一种渴望又冒了出来——“出去玩”!这次,似乎是“购购”在主导,但“理理”没有强烈反对,或许他认为“适度放松有助于提高后续决策效率”。

目的地:马尔代夫。私人水飞、珊瑚礁水下别墅、米其林主厨定制晚餐。“购购”享受着阳光、沙滩和管家无微不至的服务,在社交媒体上(新注册的小号)发布着精心修饰的照片,收获着陌生人的惊叹和嫉妒。而“理理”则在一旁冷静地计算着这次度假的每分钟成本,并提醒“注意防晒,紫外线是皮肤老化和增加未来医疗支出的主要风险因素”。

旅途并非全然愉快。在海底餐厅用餐时,看着周围瑰丽的珊瑚和游鱼,“购购”兴奋地想要开一瓶昂贵的香槟庆祝。“理理”却突然出声:“根据最新海洋生态报告,此片珊瑚礁白化现象严重,旅游业是主因。我们的消费行为正在间接加速这一过程。道德负疚感指数升高。”顿时,嘴里的鱼子酱变得苦涩起来。

钱,像阳光下的冰块,融化得快得超乎想象。疯狂购物、顶级餐饮、别墅定金、奢侈旅行……短短时间,税后的八百万已经缩水大半。看着银行账户里飞速下降的数字,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扼住了我的喉咙。这种焦虑不属于“购购”(她还在计划下个月去瑞士滑雪),也不完全属于“理理”(他已在规划如何用剩余资金进行高风险高回报投资以挽回损失)。

这是一种更原始、更熟悉的恐慌——没钱了,怎么办?要继续工作吗?可那份受气的工作……念头一起,强烈的排斥感几乎让我呕吐。但回去?在挥霍了千万巨款之后,再回到那个格子间,忍受主管的苛责和微薄的薪水?

矛盾、焦虑、分裂,让我的精神状态变得极不稳定。有时我会对着满衣柜的新衣服发呆,有时又会半夜爬起来反复核对账目。我开始分不清,哪个是中了奖的我,哪个是原来的我,或者,她们都已经支离破碎。

在一个疲惫不堪的深夜,连续看了几天理财报告和数据后,“理理”和“购购”罕见地同时沉寂了。我躺在堆满奢侈品包装盒的床上,身心俱疲。也许,这一切都是一场梦?一个因为长期压抑而产生的过于逼真的梦?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迅速扎根蔓延。对,是梦就好了,就不用面对这些混乱和抉择了,就不用害怕钱花完的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