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看着我为他卑躬屈膝,眼神里甚至有一丝好奇。仿佛在欣赏一出与他无关的戏剧。

每次道歉回来的路上,我都会拉着他的手,告诉他:“周洋,你这样做是错的。你会伤害到别人,别人也会因此看不起你。”

他从不反驳,只是任由我拉着。有一次,他突然开口问我。

“妈妈,你是不是很难过?”

我愣住了,心里涌起一丝希望。他是在关心我吗?他开始有共情能力了吗?

“是,妈妈很难过。因为你做了错事。”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充满悲伤。

他“哦”了一声,然后,用一种近乎于科学研究的语气,说:“原来,这就是难过。”

我的心,在那一刻,沉入了谷底。他不是在共情,他是在学习,在模仿。他在通过观察我的痛苦,来为自己的情绪字典里,添加一个新的词汇。

3

李婷是住我们对门的邻居,一个瘦瘦小小、扎着羊角辫的女孩,比周洋小两岁。她很怕周洋。每次在楼道里遇见,她都会像一只受惊的小鹿,贴着墙根溜过去。

我因此对她家充满了歉意。我经常送一些自己做的糕点过去,李婷的妈妈总是很客气地收下,但那份客气里,始终隔着一层无法消除的戒备。我知道,她们家肯定也听说了周洋在学校的那些“事迹”。

悲剧发生在一个周六的下午。

那天我重感冒,吃了药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婆婆带着周洋去超市,周凯在公司加班。我睡了很久,被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吵醒。我挣扎着爬起来开门,门外站着脸色惨白的李婷妈妈,她抓着我的手臂,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你家周洋……他把婷婷……他把婷婷从楼梯上推下去了!”

我的大脑“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

我跟着她冲下楼。楼梯的拐角平台处,围了几个人。李婷躺在地上,小小的身体蜷缩着。她的羊角辫散了,脸上全是血,一条腿以一个奇怪的角度扭曲着。她没有哭,只是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眼神涣散。

周洋就站在旁边,靠着墙,手里还拿着一瓶刚从超市买的可乐。他看着地上的李婷,脸上依然是那种置身事外的平静。

“是他!就是他推的!”一个邻居指着周洋,情绪激动,“我刚买菜回来,亲眼看见的!那女孩好好地走着,他突然就从后面伸出手,用力一推!”

我的身体开始发抖,不是因为病,是因为一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冷。我走到周洋面前,抓住他的肩膀。

“你为什么要推她?”我的声音像是在风中飘。

他喝了一口可乐,冰凉的液体让他打了个嗝。然后,他看着我,用那种探讨问题的语气说:“我想看看,人从这里滚下去,会是什么样子。”

周围的邻居们倒吸一口凉气。

救护车来了,把李婷抬走了。警察也来了,把我和周洋带回派出所做笔录。因为周洋未满十四周岁,警察能做的,也只是训诫。一个年轻的警察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同情和无奈。他说:“大姐,你这孩子……得好好管管了。”

好好管管。我还能怎么管?

周凯和婆婆接到电话,火急火燎地赶到派出所。他们没问李婷的伤势,甚至没问事情的经过。婆婆冲过来,一把将周洋护在身后,像一只护崽的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