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款三十文一块,加了桂花精油的贵族款,一百文一块。” 秦越报出价格,心里早算好了账 —— 猪板油二十文一斤,草木灰不要钱,一块肥皂成本不过五文,利润翻了六倍。
侍女一口气买了五块贵族款,围观的人见状纷纷掏钱。不到一个时辰,十几块肥皂就卖光了。柳明远攥着沉甸甸的铜钱,手都在抖:“公子,这…… 这比我赶考中举还赚钱啊!”
秦越却皱着眉:“这只是开始。咱们得建作坊、招工匠,还要给肥皂做包装、定字号 —— 得让全长安的人都知道‘凝脂皂’。”
他用赚来的钱租了间临街的小院当作坊,又通过柳明远找到了一个叫苏老的匠人。苏老做了一辈子陶器,手艺精湛,却因年迈无人雇请,只能在家闲坐。秦越把他请来看肥皂的制作过程,又拿出一张图纸:“苏老,我想做一种木盒,能装十块肥皂,盒面上刻‘凝脂皂’三个字,再雕些缠枝莲纹 —— 您能做吗?”
苏老看着图纸上精细的纹样,眼睛一亮:“公子放心,老奴保证做得比您画的还好看!”
没过多久,装在精美木盒里的凝脂皂就出现在了西市的商铺里。秦越还搞了个 “买皂送布巾” 的活动,布巾上印着 “凝脂皂” 的字号 —— 这是他前世玩剩下的品牌营销,在唐朝却新鲜得很。不到一个月,长安城里的贵妇圈都传开了:“洗衣要用凝脂皂,比皂角好用十倍!”
作坊里的工匠从最初的两人增加到二十人,秦越又制定了 “计件工资”—— 做得多赚得多,工匠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了上来。柳明远负责记账、采买,苏老管着包装作坊,秦越则每天琢磨着新的商机。
这天,他去西市买琉璃器皿,看着柜台上那些颜色浑浊、布满气泡的琉璃碗,忽然想起了前世的玻璃生意。唐朝的琉璃价同黄金,却质量极差 —— 要是能做出透明的玻璃,岂不是又一门大生意?
第三章 通明玻璃,高端破局
秦越找遍了长安的琉璃作坊,终于在城南找到了一个叫周七的匠人。周七祖上是做琉璃的,传到他这代已经没落,只能靠修补旧琉璃为生。
“周师傅,我想做一种‘通明琉璃’,像水一样清,能照见人影 —— 您能做到吗?” 秦越开门见山,拿出一块从现代带来的玻璃碎片(他穿越时放在口袋里的)。
周七接过碎片,对着阳光一看,顿时惊得脸色发白:“这…… 这是仙物啊!老奴做了一辈子琉璃,从没见过这么透亮的!”
“不是仙物,是手艺。” 秦越把玻璃的制作原理简化了说,“您用的石英砂不够纯,火候也没控制好。我给您画个新的窑炉图纸,再教您提纯石英砂的法子 —— 咱们合作,赚了钱一人一半。”
周七当即跪了下来:“公子若能让老奴做出这种通明琉璃,老奴愿为您做牛做马!”
接下来的三个月,秦越几乎泡在了琉璃作坊里。他让柳明远从西域采购高纯度的石英砂,又按照现代玻璃窑的结构,指导工匠们改造窑炉。第一次烧出来的玻璃还是浑浊的,秦越调整了纯碱和石英砂的比例;第二次玻璃裂了,他又在原料里加了点石灰石 —— 试了十几次,终于烧出了一块半透明的玻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