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知过了多久,坠落感停止。

她艰难地睁开眼,刺目的阳光让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挡,却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硬板床上,身上盖着印有牡丹花图案的棉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樟脑丸和肥皂粉混合的味道。

她坐起身,环顾四周。房间很小,墙壁是斑驳的绿色墙围,窗边放着木质写字台,上面摆着一面椭圆形的镜子。

林筱下意识地看向镜中。

镜子里,是一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是照片里那个二十二岁的赵小雅,眉眼弯弯,皮肤紧致,长发乌黑。但眼神不再是照片里的明亮飞扬,而是充满了属于林筱的、三十五岁的惊愕与茫然。

她猛地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手指纤细,皮肤光滑,没有长期敲打键盘留下的薄茧。

这不是她的手。

这不是她的身体。

她是林筱,但她现在,是赵小雅。

门外,传来一个略带沙哑的女声:“小雅,醒了没?快起来吃早饭了,今天厂里要开大会,可不能迟到!”

那是……外婆的声音?年轻了三十岁的外婆的声音?

林筱,不,现在是占据了母亲身体的林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她再次看向镜中年轻的“自己”,一个荒谬又无比清晰的认知击中了她——

她,林筱,穿越了时空,回到了1998年。

成为了她自己的母亲。

2 第一章:成为年轻的母亲

早餐桌的气氛有些沉闷。

年轻的“外公”赵建国,也就是林筱记忆里那个总是乐呵呵逗她玩的外公,此刻板着脸,眉头紧锁,一口一口地呷着稀饭。他穿着藏蓝色的工装,胸前还别着一枚红色的厂徽。

“厂里这次裁员的名单,今天就要贴出来了。”外公放下碗,声音沉重,“听说要砍掉三分之一的人。”

外婆叹了口气,把一碟咸菜推到林筱面前:“咱们家就你爸一个顶梁柱,要是……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林筱,或者说“赵小雅”,低着头,小口吃着馒头,心里翻江倒海。她不仅成了母亲,还正好穿到了母亲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国企改制,铁饭碗摇摇欲坠的时刻。她想起那封信里的“张明”和“南下”,心脏怦怦直跳。

“小雅,”外婆看向她,“你那个同学张明,是不是又来找你了?听说他不想留在厂里了,打算去深圳?”

外公立刻投来严厉的目光:“我告诉你赵小雅,别动那些歪心思!南下南下,那是正经人干的事吗?人生地不熟,被人骗了怎么办?老老实实在厂里待着,就算效益不好,国家总不会让我们饿死!”

林筱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这个时代的声音,这个家庭的权威,像无形的枷锁。她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母亲年轻时承受的压力。

“我……我知道。”她最终只能低声应和,模仿着记忆中母亲温顺的语气。

去厂的路上,林筱打量着这个陌生的1998年。灰扑扑的街道,两旁是低矮的楼房,墙壁上刷着红色的标语。自行车流如潮水般涌过,铃声响成一片。空气里没有尾气的味道,而是混合着煤炭和早点摊的香气。一切都充满了粗糙而鲜活的生机。

纺织厂的大门还是老式的铁门,门口的宣传栏前围满了人。红色的裁员名单像一道判决书贴在墙上。有人欢呼,有人咒骂,更多的人面色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