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依旧是那套程序。清场,只留孩子和父母在里屋。下午的阳光从窗户纸透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秀姑从蓝布包里拿出那个边缘有些磕碰的铝饭盒,打开,里面空空如也。她走到院子角落,不知怎的,手一抄,再回来时,饭盒里已经多了只灰褐色的蛤蟆,鼓着腮帮子,皮肤湿漉漉的。

她把饭盒放在枕边,开口虚掩着。

“看好它,”她指着饭盒,目光扫过老赵夫妇,格外严肃,“它一叫,立马喊我!千万不能误了时辰!”

老赵连连点头:“晓得了,秀姑,您放心,我们盯着!”

李秀姑这才和衣躺在那张临时搭起的板床上,闭上眼睛。几乎是瞬间,她的呼吸就变得均匀绵长,像是陷入了沉睡。

屋里静下来,只剩下孩子偶尔的呓语和窗外隐约的蝉鸣。老赵和媳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饭盒,大气不敢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那蛤蟆在饭盒里偶尔轻微动弹一下,发出一点摩擦声。

李秀姑睡得很沉,一动不动。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就在老赵觉得腿都有些站麻了的时候,李秀姑眼皮动了动,自己醒了过来。

她长长舒了口气,坐起身,眼神有些疲惫,但很清明。

“好了,”她下床,走到孩子身边,用手指在孩子眉心按了按,又低声念叨了几句什么,然后对老赵说,“没事了,魂叫回来了。晚上弄点安神汤给他喝,睡一觉就好。”

说也奇怪,她话音刚落,炕上一直躁动不安的孩子竟真的慢慢平静下来,呼吸变得平稳,烧似乎也退下去一些,沉沉睡去了。

老赵媳妇喜极而泣,就要给李秀姑跪下。

李秀姑扶住她,只收了几个鸡蛋当谢礼,收拾好她的蓝布包,揣上那只不知何时又消失了的蛤蟆,在一片千恩万谢中离开了老赵家。

回去的路上,有相熟的村民打招呼:“秀姑,又看好了?”

李秀姑只是淡淡点头,并不多言。

她回到家,那是一座孤零零位于村子边缘的土坯房,前后院子很大,却没什么烟火气,总是静悄悄的。她男人早些年没了,也没留下一儿半女,她就这么一个人过着。

没人知道她这身本事是跟谁学的,她也从不提起。村里人对她是又敬又怕,敬她能救人于邪祟,怕的也是她这通鬼神的莫测手段。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李秀姑依旧在无数个下午,重复着“睡觉偷魂”的营生,直到那年夏天,村西头小河沟里,出了一桩意外。

二、落水

村西头那条河沟叫芦苇荡,水不算深,但底下有淤泥和水草。夏天孩子们都喜欢去那里耍水,摸鱼捉虾。

出事的是村支书陈大国家的闺女,叫小娟,刚满八岁,扎两个羊角辫,活泼得很。

那天下午,小娟和几个玩伴在河边捞蝌蚪,不知怎么脚下一滑,栽进了河中央那个最深的水洼里。等附近干活的大人听见哭喊声跑过来,七手八脚把她捞上来时,小姑娘已经没了气息。

又是压肚子,又是人工呼吸,折腾了好一阵,小娟才“哇”地吐出一大口水,缓过气来。人是活过来了,可魂好像丢在了河里。

回到家,小娟就发起高烧,浑身滚烫,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房梁,嘴里反复念叨:“水里……水里有人拽我脚……穿红衣服的……她不让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