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一个个容光焕发,凭着“自己人”这枚金字招牌,摇身一变,都成了执掌改革权柄的副主任、科长。
一场关于我们生死存亡的大戏,主角竟是一群连台词都念不对的演员。
原先说得天花乱坠的“精简层级”,连个鬼影子都没见着,反倒是平地起高楼——
凭空又多出这么一座气派的“新衙门”。
至于那响彻云霄的“扁平化管理”的口号,如今听来,活像会议室里憋出的一个响屁——动静不小,余音绕梁,可惜除了一股味儿,什么实质都没留下。
“降本增效”的刀子,紧跟着就砍了下来。
成本降哪儿了?
自然是砍在了我们这些“一线核心业务岗位”的头上!
先是各种莫名其妙的“效能考核”,那标准制定得,真叫一个天马行空——据说是运改办几位领导,喝着茶、吹着空调,在会议室里闭门造车、凭空想象的杰作。
管你外边是狂风暴雨,还是高速堵成停车场,表格上的数字依旧岿然不动,仿佛我们干的不是物流,而是在真空实验室里搞传输实验。
达不到标准?
完不成任务?
好说。
扣钱!
那扣罚名目之精妙,力度之精准,仿佛一位苦练多年的刽子手,刀刀都避开皮毛,直切血肉,让你疼得钻心刺骨,表面上却连个疤都看不出来。
接着是“优化”福利:高温补贴,砍半!加班费算法,云山雾罩,算得你头晕眼花也搞不清!连那点象征性的劳保手套、肥皂,都换成了不知哪个犄角旮旯里捣鼓出来的劣等货。
文件上“向一线倾斜”那几个字,此刻正像一张咧开的、无声嘲讽的大嘴。它吞噬了我们应有的待遇,然后回赠给我们一个响亮的饱嗝。
果然,这所谓的“改革”的核心内涵,始终是“千篇一律”的。
剥开那层冠冕堂皇的外衣,内里却依旧是那股子熟悉的、令人作呕的陈旧配方。
它就像一出永不谢幕的烂戏,任凭台下的我们早已看得作呕,台上的演员们却依旧声情并茂,念着那千篇一律的台词。
所谓的“新政”,也不过是给过去的失败剧本换个封皮,将“优化”念作“精简”,拿“降本”充当“增效”。
老张头坐不住了。他手上那几个维系了十几年的老客户,是宏远物流城南仓库的“命根子”。
运改办搞了个“客户资源统一调配”的名目,美其名曰“优化整合”,硬生生地把老张头手上的大客户划走了大半,转头就分给了运改办某位科长的小舅子——
一个连货单都看不明白的草包。
眼看着十几年的交情被生生掐断,客户的抱怨电话直接打爆了老张头的手机。
“赵主任,这不行啊!”老张头冲进运改办,脸憋得通红,手里攥着被划走的客户名单,指关节捏得发白,“王总那边,认的是我们宏远十几年的服务和信誉啊!突然换人,流程不熟,价格乱报,人家已经拍桌子了!再这么搞下去,这客户铁定要丢了!这可都是咱城南仓库的命啊!”
赵主任正捧着保温杯,悠哉地看着电脑屏幕(后来才知道,他看的是股票行情),眼皮都没抬:“老张啊,你要顾全大局呀!改革嘛,阵痛总是难免的。客户资源整合,这也是为了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嘛。你那点儿小圈子思想,可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