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戚凌云将作战记录、战术回放以及那份标题赫然写着《关于将四轴无人机纳入合成营战术体系试点报告(草案)》的文书亲手送上去时,他没指望能这么快有回应。毕竟部队系统讲规矩、讲流程,哪怕是他亲自跑上去汇报,也得层层审核,轮番论证。

但意外的是,这一次响应几乎是“破格”级别的迅速。

不到十天——命令就下来了。

命令核心内容:以中部战区机步旅第××营为无人机融合战术试点单位,组建新一代合成营模型,探索‘立体化-网络化-灵活编组’的新型编制模式。

不仅如此,戚凌云所在营也被临时抽调,整体移师——朱日和。

那是全军最核心的实战演训基地,是与“蓝军旅”接轨的窗口,也是战略层面验证新战术的前沿阵地。

他们,将编入朱日和的蓝军旅序列,担负起新型战法“反向压制红军”的实战试炼职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试刀石。

命令下达当日,部队即刻开始装载准备,列装调整。

而就在部队即将出发前夕,戚凌云也收到了来自魔都郊区的一份特殊军用货运清单。

发货人:伍思辰。

内容物:100架四轴无人机(第一代改进型),整整一卡车。

车厢打开,数十个灰黑色军规定制箱依次堆叠,每个箱体上都贴着印有编号的标识条,一排排齐整得像武器库里的导弹系统。

出于保密的缘故,并没有任何多余的厂商LOGO。

戚凌云站在军车前,看着这一箱箱代表未来的武器系统,心中豪情翻涌。

他从未如此清晰地看到,个人想法化为国家机器的齿轮这一刻的真实轮廓。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战术试验,而是——一个步兵营,正被推向陆军结构改革的核心旋涡中。

无人机不再只是“技术试点”,而是合成营体系中的“新质战力核心”。

这,是一个兵的荣誉。

也是一个军人的命运跃迁。

……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魔都郊区,小黄鸭玩具厂旧厂房中灯火通明。

改造过的无人机生产线刚刚停工,伍思辰正坐在会议室内,看着后台数据报表与直播记录。他的唇角止不住上扬。

珠海航展收官,战果丰厚。

石油土豪那边的合同已经落地,第一批货出港,外汇到账;

军方通道已打通,整车设备直供前线;

直播平台上的珠海飞控展示更是全网爆火,短短五天涨粉十万,线上预售订单一夜拉爆仓库。

灵感值更是狂飙,系统页面几乎亮成一条进度条瀑布。

“简直是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伍思辰合上笔记本,长呼一口气。

有了四轴无人机的收入,伍思辰也终于可以继续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然后还没等伍思辰大干一场,就有一群西装革履的人,来到了小黄鸭玩具厂。

为首的两人步入厂区,一位是气宇轩昂、身材魁梧的年轻人,目光如刀,走路带风;另一位则是头发花白却步履稳健的老者,衣着虽朴素,却自带一股久居高位的沉稳威仪。

门卫刚想上前例行盘问,话还没出口,就见那年轻人掏出一本暗红色封皮、烫金字体的证件,淡淡一句:

“国安办事。”

那四个字一出,门卫手脚一僵,刚鼓起的气势瞬间泄得干干净净,连忙退回岗亭,心里却开始打鼓:

“老板是犯天条了?”

两人一行在厂区中缓缓巡视,其他随行人员都沉默寡言,仅在外围不远处守卫警戒。

老者的目光扫过整洁有序的生产线,注意到角落堆放的已封装设备箱,以及正在试运行的无人机调试平台,轻轻摇头,又低声感叹一句:

“不可思议啊……小小一间民企,竟做出这种东西。”

这时,厂办人员急匆匆地冲上楼,敲开会议室的门。

“老板,有……国家的人来了。”

伍思辰一愣,随即起身,脑中飞速过了一遍“我最近没犯法吧?”、“税交了没?”、“不会是直播时说错话了吧?”等一连串问号,连忙整了整衣领下楼迎接。

到了厂门口,他看见那位老者站在中央,神情淡定,却目光深邃。他赶紧快步走上前,双手抱拳:“您好!您好!听说您找我?”

老者点点头,微笑道:“我是大夏科技局的,我姓宋,你可以叫我宋老,边上的负责保护我的徐羽凌。”

一边说,他已走进会客室落座。

伍思辰连忙奉上茶水,心里却隐隐明白——今天来的,恐怕不是“随便看看”。

除了年轻人和老者,其他人都站在门口,似乎是在守卫。

办公室里,老者说道:“听说你们研发的一款无人机,被我们陆军的人看上了?”

“是的宋老,就是这款。”伍思辰没有丝毫隐瞒,点头回答,同时从角落里拿出一个展示样机,放在了桌上。

无人机一亮相,徐羽凌下意识上前半步警觉,而宋老则微微前倾,伸手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

这架机器外观没有军工的“装甲美学”,反而显得朴素甚至粗糙,碳纤壳体外还留有些许工业胶的痕迹。但它的布局精密,模组接口清晰,尤其是机腹那一块被封装起来的飞控核心位置,更是被装上了硬壳保护层。

宋老看了一眼,随口评价:“材料平凡,用料粗糙——不是军标,甚至不是航模标准。”

伍思辰心中一紧,却未急着辩解。

下一句却来了转折。

“但核心飞控……不简单。”

宋老抬头,目光锐利,“这机器最大的问题,不是壳,不是电池,不是模组,而是——如何让它能在风速八级以上稳定悬停,精准回传,并完成路径自适应导航。”

“你这个,就是靠的飞控吧?”

伍思辰终于笑了,点点头:“宋老您果然慧眼如炬。确实,壳子是次要的,成本压缩下来的东西本就无法精细打磨,但飞控,是我们最花精力做的部分。要是没有这个,它就是一块飞不起来的电子垃圾。”

宋老敛去笑容,沉吟片刻:“你这个飞控,是怎么写出来的?”

伍思辰:“一个人的脑子。”

宋老:“你的?”

伍思辰:“不全是。”他顿了顿,“有些是我写的,有些……是我梦里灵感拼出来的。”

宋老定定地看着伍思辰,目光里像是透过他的脸在看更深一层的东西。

良久,他忽然轻轻一笑。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