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手中的茶杯,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我知道这要求可能有些冒昧,但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我们必须要做这一步。”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
“出于国家军队装备审查制度的规定,我们需要你交出飞控核心的源代码和架构逻辑,送往保密部门做全流程审计。这不是对你个人、或者你企业的不信任,而是铁律。任何进入军事系统的装备,只要涉及自主控制、通信接口、定位算法,必须归档入库,审计备案。”
听到这话,伍思辰眉头微微一挑。
这要求不算突然,但确实是关键点。飞控是整台无人机的“灵魂”,哪怕外壳换十种,电池接口换五代,只要控制系统掌握在手里,那整条生产链都还是他的。
宋老见他沉思,继续道:
“当然,国家也不会白拿你的东西。作为交换,我们不会干涉你在民营市场的任何商业合作,也不会要求你停止对外销售。”
“甚至,在你后续的项目中,我们可以为你开通若干特事特办权限,比如科研采购绿色通道、军区协作测试平台开放,甚至……政策保留。”
说到这里,他看了伍思辰一眼,眼神一如既往沉静,却又分明多了一层探询与等待。
伍思辰沉默几秒,心中其实已经笑开了花。
这飞控核心——不是他辛苦几十个月写出来的,不是团队不眠不休调出来的,是系统直接送的。准确来说,他只是“点了一下解锁”,剩下的,都是脑子里凭空涌现。
说白了,他是捡了便宜。
“白嫖系统一套代码,交出去还能换国家军网绿卡?”他心中打趣,“这还考虑啥?这不是稳赚的天选机会?”
表面上,他却保持着青年科技企业家的镇定与从容,语气干脆利落:
“我同意。”
话音落地,宋老眉眼间那层警惕淡了几分,徐羽凌站在一旁,原本微蹙的眉头也松开了一些。
“很好。”宋老微微点头。
伍思辰随即从抽屉中取出一个经过加密处理的金属U盘,双手奉上:“核心算法、主控架构、嵌入式系统代码、传感器预处理模块都在这里,包含一套完整的调用接口文档与演示平台。”
徐羽凌伸手接过,插入便携式安全终端,验证加密签名与数据完整性后,点头确认。
宋老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特制名片,双手递出。
那是深红色国徽压纹纸卡,底纹为芯片电路状,印有“大夏科技局”抬头,落款处:
宋修杰,局长。
“你是个聪明人。”宋老缓缓道,“也许很多年以后,你会知道,今天的选择,会让你提前二十年站到正确的位置。”
“但我更希望你记得,你造的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块军魂延伸的地基。”
伍思辰郑重接过名片,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鞠了一躬。
“保密协议我们会单独下发。”宋老的声音沉稳而缓慢,像在宣读一道命令,又像在阐述一份未来契约。“代号‘夜羽-零型’。你的飞控系统将列入国家‘战略支援科技目录’,身份备案不对外公开,但权限等级,将获得优先通行。”
伍思辰轻轻点头,眼中掠过一丝认真。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认可,更是将他真正纳入了国家核心项目的网络之中——一个看不见的系统正在对他重新定义。
宋老继续道:“之后,会有专门的国防采购单位与你们对接,针对无人机进行批量采购部署。”
“与此同时,飞控及周边模组的所有生产线、人员、交付过程都将纳入国安局与军工保密联合审查体系。”
“你不会再是单纯的民营企业,而是战略协作单位。”
说到这里,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伍思辰那张平静却炽热的脸:“当然,相关保密、溯源、安全审查也会更严。没意见吧?”
伍思辰毫不犹豫,神色郑重地站起身,几乎是立正般挺直了背脊:
“当然没有。”
“国家需要的,我们必定竭尽全力。小黄鸭工厂虽小,但只要能为国效力,我们一定用十二分的态度,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批任务!”
这句话说得铿锵有力,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半句妥协。
宋老微微颔首,那是一种长辈对晚辈、国家对民间精英的默默认可。
他缓缓站起身,身上那股若有若无的压迫感再次回归,仿佛一座沉稳的高山伫立眼前。
“今天的事,就到这。”
短短一句,便像一锤定音。
门被推开,早已等候在外的随员一言不发,动作却整齐划一地护在宋老与徐羽凌两侧,队形自然又严密,宛如一块刚铸成的钢板缓缓流动。
脚步声远去,厂区再次归于安静。
看着远去的车辆,伍思辰低头看了眼那张国徽名片,唇角扬起一抹极浅却意味深长的笑意。
宋老离去没多久,仿佛是一个信号悄然发出。
第二天清晨,还没等伍思辰喝完一杯热茶,就有一辆挂着军字牌照的商务车停在厂区门口。下来的是一位穿着便装却步伐凌厉的中年人,言简意赅地亮出身份后,便在会议室里直接摊开了合同草案。
“一万架,无人机,单价七千,先签框架协议,分批交付。”
伍思辰看着那张白底红印的合同,指尖轻轻摩挲着纸张边缘,心跳却逐渐加快。
这不仅仅是一纸订单,这是国家军用采买系统对小黄鸭工厂“身份”的正式确认。
他知道,从今天开始,自己这家“边缘工厂”已经被卷入大时代的洪流中。
他没有任何犹豫,郑重签下了名字。
合同签下不到三小时,订单信息通过系统传入工信部军品协调平台,随即又传至若干配套企业与物流系统。整个供应链,就像被激活的战术链条,迅速运转起来。
从此,小黄鸭玩具厂,彻底脱离了“玩具厂”的范畴,踏上了高强度、高精度、高保密的“军民融合快车道”。
车间里焊接声轰鸣不止,测试区火力全开。原本只有几十人的小规模班组已显得捉襟见肘。
扩招,成了当务之急。
伍思辰没有犹豫,立刻拍板将全厂人员扩招至原来的三倍,新增操作员、质检员、工程辅助组、飞控测试小组等十多个岗位,同时设立“军品项目线”专组,要求昼夜双班倒、封闭式管理、独立封控。
而此时,最早一批跟着伍思辰“吃土”的骨干,也到了应被提拔的时刻。
他走进车间,看见章守善正站在第一条组装线上,戴着护目镜,亲自检查某个组件接点的牢固程度。即便车间里人声鼎沸,他依旧一如既往专注、稳重。
伍思辰走到他身后,拍拍他肩膀:“老章,今天开始,你不是车间主任了。”
章守善一愣,转头看他:“怎么?我哪里没做好?”
伍思辰笑了笑:“你太能干了,主任不配你。你是副厂长了,全面接管我们军品生产线。我需要一个既懂人、又懂机器、还能镇住局面的老兄弟。”
章守善站在那,愣了两秒。
随后猛地摘下护目镜,咧嘴一笑:“我干了几十年车间,还真没想过,有一天会从‘黄鸭壳’做到给部队造装备。”
伍思辰伸出手。
章守善握住他那一刻,掌心有些粗糙,却很有力。
“你安心搞科研、搞对接的事,工厂里有我,塌不了。”他声音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