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美的 “虚假陪伴”
神经头环的微电流像春日里细密的雨丝,轻轻扎进太阳穴时,林未的指尖下意识蜷缩,攥紧了模拟舱里那只米白色抱枕。抱枕的布料是她托人从老纺织厂定制的,经纬密度、绒毛长度,甚至边角处那道浅褐色的磨损纹路,都和二十年前母亲床头那只一模一样 —— 那是她十岁生日时,母亲熬夜绣了小雏菊的礼物,后来却在搬家时 “不小心” 弄丢了。
模拟舱内的温度被调至 22℃,恰好是记忆里母亲书房的温度。林未蜷起膝盖,将脸埋进抱枕柔软的绒面,鼻腔里涌入一股淡淡的薰衣草香,那是她特意添加的香薰 —— 母亲当年总爱在书房放一盏薰衣草香薰灯,说能让人静下心来。喉间的语调在这一刻突然褪去平日的冷硬,像被温水浸泡过的棉花,软得能掐出水来:“小美人鱼最后变成了泡沫,就像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其实是在跟我们说晚安呀……”
她的目光落在终端屏幕上,苏佩云的身影清晰地映在画面里。这位五十多岁的企业高管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真丝睡衣,头发却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脸颊。她的肩膀正剧烈起伏着,右手的指节死死抠着沙发扶手,指缝里还夹着半张泛黄的照片 —— 照片边缘已经起了毛边,上面穿蓝白校服的女孩扎着高高的马尾辫,嘴角的梨涡陷得很深,正举着一支冰淇淋对着镜头笑。
林未用眼角余光扫过后台弹出的支付记录,鲜红的 “18 个月连续订阅” 字样像一道未愈合的伤疤,刺得视网膜发疼。这 18 个月里,苏佩云每个月都会准时预约 “家庭陪伴” 类记忆,从最初的 “周末野餐” 到后来的 “生日蛋糕”,再到现在的 “睡前故事”,每次的要求都越来越细致,仿佛要把某个空缺的人生片段,用虚假的记忆一点点填满。
“滴 ——” 阿衡的电子音准时在耳机里响起,平稳得没有一丝温度,却精准地掐断了林未的思绪:“用户苏佩云情绪波动值 89,符合‘深度慰藉’服务标准,是否生成下一次服务预约?根据用户消费习惯,下周同一时间为最佳预约节点。”
林未摘下头环,金属卡扣与头发摩擦发出轻微的 “咔嗒” 声。工作室的冷光灯骤然亮起,惨白的光线将空气中漂浮的微尘照得无所遁形,那些细小的颗粒在光束里翻滚,像极了她脑海中混乱的记忆碎片。她扯下贴在太阳穴的电极片,残留的红痕像两枚浅淡的吻痕,印在苍白得近乎透明的皮肤上 —— 为了让记忆复刻更精准,她每天要在太阳穴贴至少四个小时的电极片,时间久了,皮肤便留下了这样的印记。
“又在替人制造美梦?” 陈默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林未抬头望去,只见他倚在门框上,白大褂的口袋里露出半截病历本,蓝色的封皮被反复摩挲得有些发亮。他的指节叩击着病历本封面,发出 “笃笃” 的声响,在空旷的工作室里格外清晰,“三个重度用户,全出现了情感感知障碍。最严重的那个是个新手爸爸,昨天抱着刚满月的儿子在儿科走廊哭,说‘这孩子的哭声怎么这么陌生’—— 他在我们平台租了半年‘完美亲子’记忆,每天花两个小时‘体验’陪孩子睡觉、喂奶,结果连自己亲儿子的哭声都认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