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记忆。没有情感。
就像触摸一件商店里的商品。
书桌上,有一个相框。照片上,是那个女人,还有一个小男孩。男孩大概七八岁,咧着嘴笑,缺了一颗门牙。
从面部轮廓分析,那个男孩就是他。
所以,他和这个女人,曾经很亲密。
尉迟崩拿起相框,指腹摩挲着冰凉的玻璃表面。他试图从这张静态的图片里,挖掘出一点什么。一点可以称之为“感觉”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
他就像一个失去了底层代码的机器人,无法解析“爱”或“亲情”这类复杂的情感指令。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没有悲伤,也没有喜悦。
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客观的存在。他只是一个观察者。
他把相框放回原处。
走出房间时,他顺手关上了门,就像关上一个与他无关的展览柜。
客厅的桌上,放着简云舒带来的粥。还温着。
他确实饿了。
他坐下来,一勺一勺地喝着粥。胃里暖和起来,一种纯粹的、生理上的满足感。
这很好。
他想。
他终于可以正常吃饭,正常睡觉,正常生活了。
代价只是忘掉了一个人。
一个据说是他“妈妈”的陌生女人。
从逻辑上判断,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4
第二天,尉迟崩决定出门。
他需要重新校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打开衣柜,他发现自己的衣服少得可怜,大部分是黑白灰的T恤和卫衣。他随便挑了一件,穿上。镜子里的男人脸色苍白,眼神空洞,但至少看起来像个正常人了。
出门前,他在玄关的鞋柜上看到一串钥匙。钥匙上挂着一个卡通挂件,是一个胖乎乎的猫咪。他对此毫无印象,但他的手却很自然地拿起了它。
肌肉记忆。一个有趣的现象。身体记得的,大脑却删除了。
楼道里很安静。
走到楼下,单元门口坐着几个晒太阳的老人。其中一个王奶奶看到他,愣了一下,随即露出同情的表情。
“小崩啊,好点了吗?人死不能复生,要往前看啊。”
尉迟崩的大脑迅速检索。
关键词:“死”,“往前看”。
逻辑推导:对方在安慰我。起因是某人的死亡。结合昨日信息,死者是“妈妈”。
他需要做出一个符合社会预期的回应。
他模仿着记忆里电视剧角色的样子,微微低下头,用一种沉静的语气说:“谢谢王奶奶,我知道了。”
王奶奶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胳膊。“想开点就好,你妈妈在天上看着呢。”
尉迟崩点点头,转身离开。
“天上”。一个用于描述逝者去向的、不符合物理学常识的词汇。他将其归类为一种情感上的比喻。
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阳光很好,洒在身上,有一种温热的触感。这是纯粹的物理感知。他不再会因为阳光而联想到“希望”,也不会因为阴天而感到“压抑”。情绪的滤镜被彻底剥离了。
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真实。
他走进一家便利店,买了一瓶水。付钱的时候,收银员看了他一眼,也说了一句:“节哀。”
看来,他“妈妈”的死,在这个社区里,是一个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