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聪明孩子,该明白宫中的规矩。”和妃终于开口,语气复杂,“皇上既然看中了你,是你的福分。只是切记,树大招风。”
李玉珍磕头道:“奴婢永远是娘娘的人,不敢忘本。”
那一夜,李玉珍被裹在锦被中,抬进了养心殿。她紧张得浑身发抖,直到看见那个穿着明黄色寝衣的瘦削男子。道光皇帝比她想象中温和,问她读过什么书,喜欢什么花。她渐渐放松,谨慎作答。
次日,圣旨下:封李玉珍为答应,赐居永和宫西偏殿。
一夜之间,她从宫女变成了主子。内务府送来了华丽的服饰,太监宫女们对她行礼的姿势都更加恭敬。但李玉珍没有得意忘形,她依旧每日去给和妃请安,态度比以往更加谦卑。
然而后宫从来不是平静之地。李玉珍的得宠引起了其他嫔妃的嫉妒。特别是当时最得宠的祥妃,处处与她为难。一次宫宴上,祥妃公然嘲讽李玉珍的汉人出身,说她“不懂满洲规矩”。
李玉珍强忍屈辱,微笑以对:“娘娘教训的是,妾身确实需要多学习。”
事后,她在宫中大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更加用心学习满洲礼仪,甚至请教老嬷嬷学习满语。她知道,在这深宫中,软弱只会让人更加欺凌。
道光十二年,李玉珍怀孕了。消息传开,她在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然而怀孕第七个月,她突然腹痛不止,险些小产。太医查不出原因,只有老太监私下告诉她:“小主吃的点心里,发现了少量红花。”
李玉珍心惊肉跳,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宫斗的残酷。她加强了对饮食的检查,几乎不出宫门。终于平安熬到分娩,生下了一位小皇子。
皇帝大喜,晋封她为贵人,赐号“珍”。李玉珍成了珍贵人,有了自己的皇子,在宫中站稳了脚跟。
然而好景不长。小皇子两岁时,突发高烧,三天后夭折。李玉珍悲痛欲绝,整整一个月不愿见人。后宫传言四起,说她命硬克子。皇帝来看她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是书籍给了她慰藉。李玉珍开始大量阅读,从史书到医典,从诗词到佛经。书籍不仅抚慰了她的心灵,也开阔了她的眼界。她渐渐明白,在这深宫中,帝王的宠爱如朝露般短暂,唯有智慧和学识才是真正的依靠。
道光二十年,皇后佟佳氏病重。李玉珍主动请求前去照料,日夜不离病榻。皇后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我知你心地纯良,日后若有可能,望你多看顾太子。”
皇后崩逝后,后宫格局大变。李玉珍因侍奉皇后有功,被晋封为嫔。更让她意外的是,皇帝将失去生母的四皇子奕詝交给她抚养。这对无子的李玉珍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机遇。
抚养皇子并非易事。奕詝性格顽劣,不服管教。李玉珍不急不躁,以耐心和智慧慢慢感化他。她不像其他嬷嬷那样严苛,而是通过讲故事、说道理来引导。渐渐地,奕詝对她产生了依赖和敬爱。
时光荏苒,道光皇帝驾崩,咸丰帝即位。李玉珍作为先帝嫔妃,本应迁居慈宁宫养老。但因她与奕詝感情深厚,新帝特许她继续照顾弟弟。这一时期,李玉珍见证了清王朝在内忧外患中的挣扎。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的兴起,都让她深感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