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孤儿寡母

景和三年秋,夜已深。

宫灯在穿堂而过的风中明明灭灭,映得冗长宫道两侧朱红的高墙如同蛰伏的巨兽脊背。引路的内监提着羊角灯,腰弯得极低,脚步又轻又急,不敢弄出半分多余的声响。

摄政王萧衍玄色蟒袍的袍角在夜风里拂动,步履沉静地跟在后面。他面容隐在宫灯摇曳的光影之后,看不真切,只余周身那股经年沉淀下的、挥之不去的威势,压得前面那内监几乎喘不过气。

太和宫近在眼前。

此处乃先帝寝宫,自三年前先帝崩逝,幼帝继位,太后沈清漪便带着小皇帝移居至此,美其名曰“追思先帝,不忘遗志”。宫门无声洞开,里面透出的光比外面要亮堂许多,却带着一股子灵堂似的、挥之不去的沉郁香气。

萧衍在殿门前略顿了一步,目光极快地扫过那高悬的匾额,随即踏入。

殿内空旷,金砖墁地,光可鉴人,映着周遭寂寞燃烧的烛火。先帝的灵位设在高处,前面垂着明黄色的帐幔。而真正主位之上,是一道珠帘。

珠帘之后,影影绰绰坐着一个人影。太后沈清漪。

她没有着正式朝服,只一身素白常服,墨发松松绾着,除了一支素银簪子,别无饰物。年轻的太后正微微侧身,伸出保养得宜、白皙修长的手指,极轻、极缓地抚摸着置于她身侧案几上的先帝灵位。那动作,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昵,又仿佛藏着一丝冰冷的审视。

萧衍的目光在那只手上停留一瞬,便敛眸,趋前行礼:“臣,萧衍,参见太后。”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激起轻微的回响。

珠帘后,沈清漪的动作停了。她并未立刻叫起,也没有回头,依旧背对着他,看着那乌沉沉的灵位。

“皇叔来了。”她的声音传来,不高,却清晰,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飘忽,敲打在寂静上,“不必多礼。”

“谢太后。”萧衍直起身,垂手而立。他眼观鼻,鼻观心,姿态恭谨,无可指摘。

殿内又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良久,沈清漪终于缓缓转过身。珠帘晃动,发出细碎的清响。她的面容彻底显露在烛光下,眉眼依旧精致,是那种江南水墨画般的清丽,只是这份清丽如今被镀上了一层过于沉静的冷光,眼底深处藏着难以察觉的疲惫与锐利。三年垂帘,早已将那个初入宫闱、只会哀泣的年轻皇后,磨砺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她的目光落在萧衍身上,很沉,带着一种不加掩饰的打量,似乎想从他平静无波的面容上,看出些什么。

“这么晚召皇叔入宫,是有件事,搁在心里三年,每每思及,夜不能寐。”她慢慢说着,语调平缓,却字字带着分量。

萧衍微微躬身:“太后请讲。”

沈清漪不答,反而轻轻抬手。侍立在她身侧的一名心腹宫女立刻躬身,双手捧着一个紫檀木托盘,快步走到萧衍面前,屈膝跪下,将托盘高举过顶。

那托盘里铺着明黄绸缎,上面端端正正放着半块青铜兵符。虎形,造型古朴,在烛火下泛着幽冷的光泽。缺口处参差不齐,显然需要另外半块才能合拢。

这是调动京畿北营禁军的虎符,至关重要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