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珠帘之后,沈清漪的指尖冰凉。她听着那些充斥着恐惧与妥协的言论,看着下方一些官员苍白失措的脸,胸中一股郁气翻涌不止。金帛?岁币?那不过是饮鸩止渴!戎族贪婪成性,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戎兵又至矣!

就在一片混乱之中,一个清冷而斩钉截铁的声音,穿透了所有的嘈杂,清晰地响彻大殿。

“够了!”

珠帘微晃,沈清漪倏然起身。她不再端坐,而是立于帘后,虽身影依旧被珠串模糊,但那挺直的脊梁和话语中不容置疑的决绝,却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祖宗疆土,先帝基业,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她的声音并不如何洪亮,却字字千钧,如同玉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将那弥漫的怯懦与私心砸得粉碎。

“戎族背信弃义,犯我疆土,屠我子民!此刻若退,国格何在?军心何在?后世史笔,又将如何书写我等?”她的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珠帘,扫过每一个主张议和的臣子,“今日之退让,非是保境安民,实乃开门揖盗,自毁长城!”

大殿之内,一时鸦雀无声。主和派们面面相觑,被太后这突如其来的强硬姿态震慑,呐呐不敢再言。

就在这时,丹陛之下,那道玄色的身影动了。

萧衍一步踏出,手持一份早已备好的奏疏,声音沉浑,压下了最后一丝窃窃私语。

“太后圣明!”他首先肯定了沈清漪的主张,随即话锋一转,直指核心,“戎族悍然入侵,绝非金帛可填其欲壑。唯有迎头痛击,方能保社稷无虞!”

他高举奏疏:“臣,已草拟备战方略,请太后、陛下御览!”

内侍连忙上前,接过奏疏,呈入珠帘之后。

沈清漪快速翻阅着。奏疏之上,条陈清晰:即刻传令北疆各镇,坚壁清野,阻敌锋芒;命朔风关陈镇所部,伺机袭扰戎族粮道;紧急调动京畿及周边兵马,由大将统领,驰援前线;筹措粮草军械,保障后勤;甚至还有肃清内部、严防细作的条款……

详尽,周密,杀气凛然。这是一份真正立足于“战”,并且要“战而胜之”的方案。与她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她抬起眼,隔着那无数晃动的珠玉,第一次,真正清晰地望向帘外那个男人。

几乎在同一时刻,萧衍也正抬眼望来。

没有了朝堂博弈的试探,没有了权力制衡的猜忌。在这一刻,他们的目光,穿透了象征隔阂与权力的珠帘,在虚空中有了一瞬短暂而坚实的交汇。

那里面,是同样对戎族入侵的愤怒,是同样对江山社稷的担忧,是同样不容国格受辱的决心。

国难当头,巨大的外部压力,如同冰水倾泻,暂时浇熄了内部争斗的火焰。他们或许依旧彼此警惕,依旧各怀立场,但至少在此刻,在守护这片共同江山的前提之下,他们找到了唯一的交汇点。

他需要她以太后的名义,稳定朝堂,支持他的军事决策;她需要他以摄政王的威望与能力,统兵御敌,守住国门。

沈清漪合上奏疏,深吸一口气,将那份冰冷的卷轴紧紧握在手中,仿佛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她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