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所呈方略,甚善!便依此议,全力备战,迎击戎敌!” “即日起,擢升摄政王萧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揽对戎战事,内外诸军,悉听调遣!” “有敢再言和议者,”她的声音陡然转厉,如同出鞘寒锋,“以乱国罪论处!”
“臣,”萧衍深深躬身,玄色蟒袍如暗夜凝聚,声音铿锵落地,带着金铁之音,“领旨!定不负太后、陛下重托,不退戎敌,誓不还朝!”
肃杀之气,弥漫整个太极殿。
第五章:深夜定策
戎族入侵的消息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宫城上空,白日的喧嚣与争执散去,留下的却是更加紧迫的暗流。战事不等人,边关的烽火每燃烧一刻,帝国的血液便在流失一分。
亥时三刻,宫门早已下钥,一阵急促却沉稳的脚步声却打破了太和宫外的寂静。内监总管连滚爬爬地入内禀报时,声音都带着颤:“太后……摄、摄政王殿下紧急求见,言有要事禀奏,关乎军情!”
沈清漪正准备卸下钗环,闻讯动作一顿。她并未更衣,只随手拿起一件玄色绣金凤的斗篷披在素服之外,沉声道:“请摄政王御书房相见。”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却依旧驱不散深秋夜寒。
萧衍一身风尘,玄色蟒袍上似乎还沾染着校场带来的肃杀之气。他不再如朝堂上那般隔着珠帘行礼,只是简单抱拳:“太后,军情紧急,臣不得不深夜叨扰。”
“皇叔不必多礼。”沈清漪抬手虚扶,径直走向悬挂着巨大疆域图的屏风前,“情况如何?”
没有寒暄,没有试探,直接切入主题。这一刻,他们不再是需要维持表面和睦的太后与摄政王,而是两个必须共同面对国家危局的决策者。
“戎族前锋已逼近陇西,其主力动向不明,但意图直指中原无疑。”萧衍手指重重点在舆图之上,声音冷峻,“朝廷援军需即刻开拔,但粮草调配、各军协调、后方维稳,千头万绪,需即刻定策。”
烛火跳跃着,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投在墙壁上,时而分离,时而交叠。
“粮草乃大军命脉。”沈清漪凝视着舆图,眉头微蹙,“户部现存粮秣,支撑十万大军三月已是极限。若战事迁延……”
“必须速战速决!”萧衍断然道,“但后续粮草必须跟上。臣意,启用江南义仓存粮,由漕运紧急北送。”
“不可!”沈清漪立刻反驳,语气急促,“江南去岁水患,今春方缓,义仓存粮乃备灾根本,若轻易动用,一旦南方有变,后果不堪设想!”她转向萧衍,目光灼灼,“皇叔可知,去岁水患后,淮南、江东两地民情尚未完全稳定?此时抽空义仓,无异于剜肉补疮!”
萧衍一怔,他专注于军事部署,对南方具体民情财政确实不如太后这般了如指掌。他深深看了沈清漪一眼,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这位深居宫中的太后,竟对天下钱粮民情熟悉至此?
“那太后之意?”他收敛了之前的武断,语气转为商讨。
“可从蜀中调粮。”沈清漪指尖滑向西南,“蜀地连年丰稔,仓廪充实。且由蜀入陕,虽有栈道之险,却比千里漕运更为便捷。同时,严令沿途州县,不得以任何借口加征、摊派,违者重处!前线打仗,后方绝不能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