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销魂
第一章 雀翎染血
大宋宣和二年,暮春。汴梁城东南的东水门内,朱雀大街尽头藏着条不起眼的小巷,名唤“羽衣巷”。巷口老槐树刚褪尽残花,树影里的“锦绣阁”却已飘出夏日常见的雀金绣香——那是孔雀翎羽与龙脑香混合的清苦香气,在潮湿的空气里缠缠绕绕,引得行人驻足。
阁内,苏绾正对着窗棂捻制羽线。她指尖捏着根孔雀尾翎,细如发丝的羽绒正被逐一剥离,缠绕在素白丝线上,再用极细的绿绒分节捆扎。阳光透过糊着云母纸的窗,照得那些羽绒泛出虹彩,“日中影中,各为一-色”的奇景在此刻悄然显现。
“绾娘,这匹‘叠云纹’羽缎得赶在端午前进宫,贵人等着做披帛呢。”管事婆子王妈妈踩着碎步进来,铜制的头钗撞出轻响,“刚才见着巡城御史的人过去了,你可得把那些‘违禁品’藏严实些。”
苏绾指尖一顿,羽绒悄然滑落。她面前的竹筐里,除了大半筐孔雀翎毛,还压着一小撮宝蓝色的绒毛——那是翠鸟的羽毛,自太祖朝便明令禁止私用,如今更是“穿者杖六十,造者徒一年”的重罪。
“知道了,”她低声应着,将竹筐往案下推了推,“前日收的雀翎都用得差不多了,城南孔雀场的货该到了吧?”
“别提了,”王妈妈往窗外瞥了眼,压低声音,“昨儿个场里出了事,死了个饲养的仆役,官府封了场子,说是要彻查。这几日怕是拿不到货了。”
苏绾的心猛地一沉。锦绣阁能在汴梁立足,全靠她一手雀金绣的绝技。自宋代禁翠令颁布后,雀金绣改用孔雀自然脱落的翎毛制线,虽避免了杀生,却也得看天吃饭——孔雀每年九月换毛,次年四月才重新长齐,此刻正是原料青黄不接的时候。
正说着,巷口突然传来喧哗,夹杂着捕快的吆喝声。王妈妈脸色骤变,一把抓起案上的翠羽往袖中塞,却被苏绾按住。“来不及了,”苏绾迅速将翠羽倒回竹筐,覆上几层孔雀翎,“我去应付,您快把库房的账本藏好。”
刚走到门口,两个身着皂衣的捕快已跨进门槛。领头的面色黝黑,腰间佩刀擦得发亮,正是开封府有名的“铁面捕头”李彦。他目光扫过屋内,最后落在案上的羽线筐上:“苏娘子,奉命查案。城南孔雀场的周老栓死了,有人指证他死前常来你这锦绣阁。”
苏绾强作镇定:“周老栓是送原料的,每月来两三次,再无其他往来。他怎么死的?”
“淹死在孔雀池里,”李彦身后的捕快补充道,“身上还攥着根孔雀翎,上面沾着不属于孔雀的血迹。”
李彦已走到案前,伸手拨弄着竹筐里的翎毛。苏绾的手心沁出冷汗,生怕那撮翠羽露出来。好在李彦只是随意翻了翻,便转向王妈妈:“昨日午时,周老栓是否来过这里?”
王妈妈忙点头:“来过,送了半筐雀翎,收了钱就走了,前后不过一刻钟。”
李彦盯着她的眼睛:“可有人证?”
“巷口卖茶水的张婆见过他,”苏绾接口道,“您可以去问。”
李彦没再追问,又查看了库房和后院,见确实只有孔雀翎和寻常丝线,便带人离开了。待脚步声远去,王妈妈才瘫坐在椅子上,掏出袖中的帕子擦汗:“吓死我了,还好没搜出那翠羽。不过这周老栓死得蹊跷,攥着雀翎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