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摇摇头,没再说话。但直到今天,每当我闭上眼睛,似乎还能看见那个夏夜,土丘顶端闪过的白色身影,和那若有若无的戏腔...

历史上鲁西北这个地方经过元末战争和明初的燕王扫北,人烟几乎灭绝,很多村庄都是靠军屯成立的。当时的明军实行卫所制,当兵的都是有军籍的人,他们世代相传只能当兵,每到一个卫所驻防都是拖家带口的。在明朝历史上,云南和山东两地因卫所驻防调动,人员关系非常密切。也许在那个巨大的土丘下面埋藏的是几百年前的某段生离死别与血腥无情,只是被隐藏在了种种出传说中。

故事二:金灯照河:马颊河畔的奇谭

一、初到金灯寺

2010年秋,我跟着施工队到了鲁西北,参与一条乡道修建。驻地选在马颊河畔一个叫“金灯寺”的村子,名头听着气派,实则不过是个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

工棚搭在村东头,离河岸不到二百米。第一天傍晚,我独自走到河边溜达。夕阳西下,马颊河水面泛着金红粼光,对岸芦苇荡随风起伏,沙沙作响。河边坐着个抽旱烟的老头,眯眼望着河面,像是入了定。

“大爷,看啥呢?”我递了根纸烟过去。

老头回过神,接过烟别在耳后,用烟杆指指河面:“瞅瞅这河,说不定能看见金灯哩。”

“金灯?啥金灯?”

老头嘿嘿一笑,露出仅剩的三颗牙:“你这外乡人当然不知道。老辈子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这河上会有三盏金灯顺着水流飞。一会儿浮在水面,一会儿飘到半空,金灿灿的,照得半条河都亮堂。”

我当是老人说笑,没往心里去。没想到这金灯的传说,后来竟成了我小半年的梦魇。

施工队驻扎下来后,日子变得单调。白天测量放线、平整路基,晚上回到工棚倒头就睡。工头老陈是本地人,四十多岁,黑红脸膛,说话嗓门大,喜欢收工后喝两盅,喝多了就扯当地奇闻异事。

“你们别不信,”有天晚上老陈抿着酒说,“我小时候真见过那金灯。那会儿跟着爷爷夜里捕鱼,忽然看见三盏灯笼似的金光从上游飘下来,不高不低,正好在河面上三尺。”

“是不是萤火虫?”有人问。

“扯淡!腊月天哪有萤火虫?那是三盏金灯,照得河水透亮,连河底的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飘到前面那个弯道就不见了。”老陈压低声音,“老辈人说,那金灯是‘三和尚’魂灵所化。”

二、大云寺与张法寺

村子南边有两座荒废的寺庙,相距不过里许。东边的叫“大云寺”,只剩几段残墙和一座半塌的砖塔。西边的叫“张法寺”,规模更小,就剩个地基轮廓,淹没在荒草丛中。

有天放假,我溜达到大云寺遗址。正碰见上次河边那老头在挖野菜,他叫李老栓,村里人都叫他栓爷。

栓爷见我来了,直起腰捶捶背:“这破庙有啥好看的?”

我递上根烟:“听说这庙是唐朝建的?”

“可不是么!”栓爷来了精神,“说是武则天那时候建的。那女人当皇帝,和尚们献了本《大云经》,说她是弥勒佛转世。女皇帝一高兴,下令天下各州都建大云寺。咱们这庙就是那时候建的,兴旺过好几百年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