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叹了口气,给我们倒了杯热水:"你们是不知道,那狐坟的传说多了去了。除了唱戏的,还有借桌椅的。"
"借桌椅?"我们几个来了兴趣。
"是啊,"老李压低声音,"听老人讲,以前村里谁家办红白喜事,要是缺桌椅板凳,可以去狐坟前烧柱香,求狐仙'借'一套。第二天早上,桌椅板凳真的就会出现在家门口,用完了再还回去,添点香火钱就行。"
"真有这事?"小张瞪大了眼睛。
"那可不,"老李点点头,"我爷爷那辈儿还亲眼见过呢。不过后来有一年,有个贪心的,借了不还,还把桌椅板凳给卖了。结果你们猜怎么着?那家人一连串的倒霉事,最后连房子都塌了!"
"后来呢?"我追问道。
"后来村里人就立了规矩,再也不敢随便借狐仙的东西了,"老李摇摇头,"那狐坟也就越来越邪门。到了80年代,还有不少人在附近迷路,走着走着就转圈圈,怎么也走不出去,当地人管这叫'鬼打墙'。"
我们实习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工地上的怪事却越来越多。测量数据总是对不上,机械故障频发,有几个工人还莫名其妙地病倒了。
直到有一天,工地上来了个奇怪的老人。他自称是刘家庄的老住户,专门来找工头老张的。
"那狐坟,你们最好别动,"老人严肃地对老张说,"里面的东西,惹不得。"
老张连忙点头哈腰:"您放心,我们就是修高铁,不碰那坟地。"
老人摇摇头:"你们以为不碰就没事?那坟里的狐狸,几百年前就成精了,它们能感知到你们的动静。"
我们几个实习生躲在旁边,竖起耳朵听得真切。
"那狐狸呢?"老张小心翼翼地问,"现在还在坟里吗?"
老人神色突然变得复杂:"早没了。几十年前就迁走了。听说是往南去了,云南那边。"
"云南?"我们几个面面相觑。
"是啊,"老人叹了口气,"有年冬天特别冷,那狐狸窝被冻塌了,领头的老狐狸就带着一窝小狐狸往南迁。听说后来有人在云南的某个小镇上,看见一伙唱戏的,那唱腔,那身段,绝了!一打听,自称祖籍鲁西北刘家庄..."
实习结束前,我们几个还是没忍住,又去了一次狐坟。这次是白天,阳光明媚的,按理说应该没什么可怕的。
但当我们站在土丘脚下时,却莫名感到一阵心悸。土丘顶部光秃秃的,那些酸枣树和杂草不知何时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奇怪的平整土地,像是被人刻意整理过。
"你们看,"小王指着土丘一侧,"那里是不是有个洞?"
我们小心翼翼地靠近,果然发现一个黑黝黝的洞口,看起来像是某种动物的巢穴,但入口处却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大半。
"别碰,"我拉住跃跃欲试的小张,"万一是狐狸洞呢?"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带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戏曲声,像是《牡丹亭》的唱段,婉转悠扬。
我们三个对视一眼,二话不说转身就跑。
回到工棚后,小王突然说:"你们说,那些狐狸真的搬到云南去了吗?"
小张若有所思:"我网上查过,云南确实有个地方,戏曲文化特别浓厚,当地有种说法,说是有几百年历史的戏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