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
“灯灭之时,必有大灾。”栓爷沉重地说,“老辈人传说,上次灯灭是崇祯十五年,第二年清兵入关,天下大乱。再上次是北宋靖康年间...”
我倒吸一口凉气:“那怎么办?”
“唯有续灯。但灯油非凡物,需南海鲛人油,如今哪里去找?”栓爷苦笑,“或许这就是天命。”
八、古经秘方
接下来几天,我心神不宁,常去大云寺遗址发呆。有时帮村里老人干点杂活,打听关于金灯的传说。
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婆婆,村里人都叫她“老祖宗”。听说我对老故事感兴趣,让我去她家。
老祖宗眼睛都快瞎了,但记忆力惊人。她说小时候听她爷爷讲,大云寺鼎盛时期,曾有高僧知道续灯之法。
“不是鲛人油,”老祖宗声音嘶哑,“是用马颊河特有的金鲤鱼油,加上七七四十九种药材,用古法炼制。寺里原来有本《大云经疏》,记载了炼油之法。”
我急忙问:“那本《大云经疏》还在吗?”
老祖宗摇头:“大云寺荒废后,经书都没了。不过我记得几句口诀:‘金鲤跃龙门,佛前灯一盏。三七采芦荻,九九炼金丹。’”
我把这些告诉栓爷。他琢磨许久,忽然拍腿:“金鲤鱼!马颊河确实有种金鳞鲤鱼,如今很少见了。芦荻应该是指河边的芦苇和荻草。”
我们决定试试。离灯灭之期只剩十几天,时间紧迫。
栓爷找来几条渔船,带人在河里下网捕金鲤鱼。我则和研究民俗的朋友联系,请教古法炼油的技术。
一周后,我们捕到三条金鲤鱼,又采集了足够的芦荻。按老祖宗模糊的记忆和朋友的推测,我们在栓爷家后院支起大锅,开始试验炼油。
失败多次后,终于在小年夜那天,炼出一小罐清澈透明的油液,散发着奇异香气。
当夜,我和栓爷再次进入地宫。金灯已经十分暗淡,灯焰如豆,摇曳不定。
我们小心地添入新炼的灯油。刹那间,三盏灯焰陡亮,金光大盛,将整个暗室照得通明。更奇的是,灯焰中隐约现出三个和尚虚影,向我们合十行礼,随即消失。
九、河灯送安
添油后,金灯稳定燃烧。我和栓爷稍稍安心,但不知这自炼灯油能燃多久。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村里按传统放河灯。今年格外隆重,因为金灯再现的消息传开了,附近村镇的人都来看热闹。
夜幕降临,村民们将自制的小灯船放入河中,星星点灯火顺流而下,蔚为壮观。
我和栓爷站在河湾处,忽然发现村民放的河灯大多做成三盏一组的金灯形状,显然是对“三和尚”的纪念。
就在这时,河面上再次出现那三盏真正的金灯!但与以往不同,这次金灯不高不低,正好与村民放的河灯并行,缓缓漂流。
更令人惊讶的是,金灯所到之处,原本将熄的河灯纷纷复明,而且也变得金光灿灿。不一会儿,整条马颊河变成一条金色光带,蜿蜒流向远方。
岸上人群欢呼跪拜,都说“三和尚”显灵赐福。
金灯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最后在河湾处缓缓沉入水中,消失不见。
我和栓爷相视一眼,心照不宣——那绝不是自然现象。
深夜,我们再入地宫。暗室中,金灯依然燃亮,但光芒柔和稳定。灯台底座不知何时出现一行新刻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