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金灯是宝贝发的光?”我问。
栓爷摇摇头又点点头:“说不清。三个和尚建好庙就没了踪影,有人说他们投河自尽了,有人说他们化成了金灯守护宝贝。每逢动荡年份,金灯就特别亮,大水、干旱、兵灾,准没好事。”
他指着远处河道转弯处:“喏,就在那个河湾,金灯总是消失。老辈子有人说,底下有个暗洞,能通到张法寺地宫。”
雨完全停了,月亮从云缝中露出脸来。河面泛着幽光,静静流淌,完全看不出刚才的凶险。
“1960年大饥荒,金灯连亮了七夜。”栓爷声音低沉,“1976年地震那年,金灯变成赤红色。这些年消停多了,以为安宁了,没想到又...”
老张经理走过来:“栓爷,您说的地宫入口在哪?明天文物局的就来勘察。”
栓爷脸色一变:“可不能挖!要出大事的!”
老张笑笑:“栓爷,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
栓爷盯着河面,喃喃自语:“有些事,不由你不信呐。”
五、地宫惊魂
文物局的人来了,初步勘察认定可能是明代寺庙遗址,有发掘价值。于是施工暂停,划出保护区。
那几天天气突然转冷,北风呼啸,工地无事可做。我闲着无聊,常去找栓爷聊天。他家里有些老书,多是地方志之类的手抄本。
在一本泛黄的《马颊河志异》中,我读到一段关于“三和尚”的记载:
“明崇祯十五年,有僧三人自京师至,号慧明、慧真、慧空,称佛门三圣。于马颊河畔购地建寺,昼伏夜出,行迹可疑。寺成之日,三僧不知所踪。是夜雷雨大作,乡人见三道金光入河。后有传言,三僧实为宫中逃僧,携重宝而藏于寺下...”
栓爷说:“这本书是我曾祖抄的,原本早就没了。听说三个和尚带的宝贝,跟武则天有关。”
“跟大云寺有关?”
“嗯呐。老辈人传说,武则天晚年后悔借佛篡唐,将一批佛门重宝秘密转移。安史之乱后,这批宝贝就没了下落。有人说三和尚找到的就是其中一件。”
几天后,文物队开始发掘。果然在张法寺遗址下发现地宫入口——正是那天挖出青石的地方。
开启地宫那天,全村人都去看热闹。地宫不大,很快就清理完毕。结果令人失望——除了几个陶罐、若干铜钱,最值钱的不过是一尊鎏金铜佛,并无什么重宝。
老张经理松了口气,施工可以继续了。
但栓爷脸色更加凝重:“不对,这太干净了。肯定还有别的密室。”
当天夜里,我又被雷声惊醒。看表才凌晨三点,窗外电闪雷鸣。我忽然想起白天在地宫看到的一处不寻常——北墙的砖块似乎比别处新些。
一种莫名的冲动让我披衣起床,打着手电走向工地。雨不大,雷声却隆隆不断。
地宫周围拉了警戒线,我鬼使神差地钻过去,顺着梯子下到地宫里。手电光在墙壁上扫过,最终停在那面北墙上。
雷声又一次炸响,震得地宫簌簌落土。就在这一瞬间,我似乎听到墙后有空腔回音。
我下意识地伸手推了推砖块——其中一块竟然松动了!
六、暗室秘宝
我小心地取下那块砖,后面果然是空的。一连取下七八块砖,露出个尺许见方的洞口。一股陈腐气息扑面而来,还夹杂着某种奇异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