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被水汽浸得有些沉,林小满把它放在藤椅上,轻轻解开系着的蓝绳。打开包裹的瞬间,一股辛辣中带着甜意的香气扑面而来,里面是一整块方方正正的姜糖,外面裹着一层透明的糖纸,糖纸上印着和布面一样的荷花图案。姜糖的旁边,放着第二叠信,信笺右上角画着荷叶的符号,还夹着一片晒干的荷花瓣,花瓣已经有些发脆,却还留着淡淡的清香。
林小满拿起一块姜糖,剥开糖纸,咬了一小口。辛辣的味道先是在舌尖散开,紧接着就是浓郁的甜意,暖意从喉咙一直漫到心口,驱散了梅雨季节的湿寒。她坐在藤椅上,打开了夏信,外婆的字迹比春信里更潦草些,像是写的时候有些着急:“小满,这姜糖是阿婆去年夏天熬的,特意多放了些老姜片,你从小就爱闹肚子,夏天贪凉总爱吃冰,吃块姜糖能暖暖肠胃。记得二十年前你妈怀你的时候,也总来铺子里偷姜糖吃,那时候她怀着孕,总说嘴里没味,就爱吃我熬的姜糖,有一次被我撞见了,她还不好意思地说‘妈,这姜糖太好吃了,忍不住’,我就笑着说‘爱吃就多吃点,等小满生下来,让她也尝尝’。”
看到这里,林小满忍不住笑了,她想起妈妈曾经跟她说过,她小时候最爱吃外婆做的姜糖,每次放学都要先去糖铺里拿一块,然后才肯回家写作业。“后来你出生了,刚学会走路,就摇摇晃晃地走到柜台前,伸手要姜糖吃,那时候你还不会说话,就只会‘啊啊’地叫,眼睛瞪得圆圆的,像只小馋猫。”信里还写着,“有一年夏天,巷子里的小石头发烧了,他妈妈来铺子里问有没有姜糖,说小石头只爱吃我熬的姜糖,我就给了她一大块,还教她用姜糖煮水给小石头喝,没过两天,小石头就蹦蹦跳跳地来谢我,还送了我一朵他自己画的荷花。”
林小满放下信纸,看着荷缸里的花苞,忽然想起昨天路过巷口时,看到小石头正带着几个孩子在玩跳房子,他已经长成了半大的少年,看到她时还笑着打招呼:“小满姐姐,‘甘棠记’啥时候开门啊?我还想吃外婆做的姜糖呢。”那时候她还不知道怎么回答,现在她明白了,外婆留下的不仅仅是姜糖,还有对巷子里所有人的牵挂。
她起身走到厨房,找到外婆以前熬糖用的铜锅,把剩下的姜糖切成小块,用新的糖纸重新包好。然后她又烧了一壶开水,泡了几杯姜糖水,端到前院的柜台上。做完这些,她推开糖铺的门,对着巷子里喊:“大家要是路过,来喝杯姜糖水吧,免费的!”
没过多久,就有几个邻居走了进来,张爷爷拄着拐杖,手里还拿着一个刚修好的鞋,笑着说:“还是阿婆的姜糖水最暖身子。”巷口卖花的李奶奶也来了,带来了一束刚采的栀子花,放在柜台上:“给糖铺添点香。”孩子们也围了过来,林小满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块姜糖,看着他们拿着糖蹦跳着跑远,她忽然觉得,外婆说的“甜”,从来都不是独属于自己的滋味,而是分享给大家的温暖。
雨还在下,檐角的铜铃在雨中叮当作响,林小满坐在柜台后,看着手里的夏信,心里充满了暖意。她知道,这个夏天,她要学着外婆的样子,熬制更多的姜糖,泡更多的姜糖水,让“甘棠记”的甜,继续留在这条巷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