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实战,他赢了。用最纯粹的技术,赢得了喘息的空间和些许的尊重。
但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在酝酿之中。他握了握口袋里的那半截铅笔,感受着脑海中【绝对理性知识系统】 的沉静存在。
知识,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劈开一切荆棘的利刃。
接下来的路,他要走得更稳,更坚定。
第四章 时代的先声
龙门铣床的修复,像一阵风,迅速吹遍了红星第三机械厂的每一个角落。陆明远这个名字,不再仅仅与“成分不好”、“沉默寡言”这些标签联系在一起,更多了“技术过硬”、“脑子活络”、“深藏不露”的议论。
车间里的氛围发生了微妙而切实的变化。之前对他视而不见的工友,如今见面时会主动点点头,甚至带着几分客气地喊一声“陆师傅”或“明远同志”。去食堂打饭,掌勺的师傅手抖的毛病似乎也好了不少,他饭盒里的土豆块明显比以往多了几块。这种变化并非热烈的拥戴,而是一种基于实力认可的、小心翼翼的尊重。
刘胖子彻底偃旗息鼓了好几天,见到陆明远都绕着道走,那天的当众打脸,尤其是陈厂长的明确态度,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再用以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压陆明远,很可能引火烧身。但他眼神里偶尔闪过的阴鸷,表明他并未真正死心。
王主任那边更是异常安静,仿佛之前的一切从未发生。他依旧按时上班,开会,做报告,只是绝口不再提第三车间那台龙门铣床和陆明远的名字。这种沉默,反而像暴风雨前的宁静,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陆明远对此心知肚明。他并未因一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谨慎。他每日依旧早早来到车间,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闲暇时便捧着那本边缘磨损的笔记本写写画画,或是安静地观察着车间里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他知道,自己根基太浅,唯一的倚仗便是超前知识和谨慎行事。
这天下午,他正在核对一批新到的零件图纸,一个略带怯懦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陆……陆师傅。”
陆明远抬起头,看到是机电班那个叫小王的年轻学徒,就是之前跟着李师傅去修铣床的其中一个。小伙子十八九岁年纪,脸上还带着稚气,此刻正有些紧张地看着他。
“有事吗?”陆明远放下图纸,语气平和。
“陆师傅,”小王搓了搓手,鼓起勇气,“我……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就是关于那天那个JZ7继电器,您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是它坏了?我们平时排查,都得一个个量过去,费时费力……”
陆明远看着年轻人眼中真诚的求知欲,心中微微一动。在这个知识被一定程度禁锢的年代,愿意主动学习、钻研技术的年轻人,总是难得的。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先说说,继电器在电路里主要起什么作用?”
“控……控制小电流,接通或断开大电流回路。”小王努力回忆着师傅教过的基础知识。
“没错。”陆明远点点头,拿起铅笔,在废图纸的背面随手画了一个简化的电机控制回路图,“你看,主轴启动按钮按下,控制电流流过这个继电器线圈,产生磁场,吸合衔铁,带动触点闭合,从而接通主电路,电机得电运转。这是一个标准的‘小控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