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他的笔尖在图纸上流畅移动,线条清晰,关系明确,小王看得眼睛发亮,这种直观的讲解比他死记硬背图纸容易理解多了。

“那么,当电机无法启动,但控制回路指示灯正常,说明小电流回路基本是通的,问题大概率出在由继电器触点控制的大电流通路上。”陆明远继续分析,“而焦糊味,是绝缘材料或金属过热燃烧的味道,在电路中,最常见于电流过大或接触不良导致局部剧烈发热。两者结合,首先怀疑执行大电流通断任务的元件——接触器或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发热烧蚀,最终无法导通,是不是就顺理成章了?”

小王恍然大悟,用力点头:“我明白了!陆师傅,您是从原理上倒推回来的!不是瞎蒙!”

“技术工作,讲究的就是逻辑和原理。”陆明远淡淡道,“多看看书,把基础理论打牢,再看设备,就不是一堆冰冷的铁疙瘩,而是一个个有脉络、有逻辑的系统。”

“哎!谢谢陆师傅!我记住了!”小王满脸兴奋,如获至宝般跑了,似乎迫不及待要去翻看那些他之前觉得枯燥的理论书。

这一幕,恰好被不远处的李师傅看在眼里。他走过来,看着小王离去的背影,又看看陆明远,叹了口气,语气复杂:“小陆啊,你这手……真是这个。”他翘了翘大拇指,“不光技术好,讲得也透。我这徒弟,跟我半年了,还是迷迷糊糊,你几句话就给他点明白了。”

陆明远谦逊地笑了笑:“李师傅您过奖了,我也只是懂得一些基础理论,实践经验远不如您丰富。”

李师傅摆摆手:“不一样,不一样啊。我们这辈人,多是师傅手把手教,靠经验摸索。你这种从根子上理解的路子,更……更科学。”他似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词,“以后有啥问题,咱们多商量。”

这是来自一位资深老技工的认可,意义非同一般。陆明远知道,自己正在用知识和能力,一点点瓦解着固有的偏见,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微弱却切实的人际网络。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下班铃声响起,工人们如同潮水般涌出车间。陆明远刻意留到最后,检查完自己负责区域的电闸是否拉好,才最后一个离开。

刚走出车间大门,就看到苏晚晴推着自行车,站在路边的梧桐树下,似乎在等人。夕阳的余晖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秋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和白色医务服的下摆。

看到陆明远出来,她推着车走了过来。

“陆明远同志,下班了?”她微笑着打招呼,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

“苏医生,在等人?”陆明远点点头。

“嗯,等你。”苏晚晴直截了当的话让陆明远微微一愣。

她看着陆明远脸上闪过的些许错愕,笑了笑,从自行车车篮里拿出两本用旧报纸仔细包好书皮的书,递了过来:“给。”

陆明远接过,入手沉甸甸的。他翻开报纸一角,瞳孔微微收缩。一本是《高等数学》(樊映川编),另一本是《普通物理学》(苏联教材译本)。这两本书在此时,绝对是难以获取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