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李朔要的,是让大乾王朝臻至前所未有的极盛。

是成为万古以来独一无二的千古一帝。

这片江山,东起烟柳画桥的东海之滨,西至黄沙漫天的大漠戈壁,南抵瘴气弥漫的十万大山,北临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无垠草原。

疆域辽阔,东西一万两千余里,南北一万零九百余里,养育了两万万子民。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大乾立国三百年的今天,国力正值巅峰。

但在李朔眼中,这也意味着,到顶了。

封建王朝的桎梏,如无形之天顶,即便是高武世界,也无法挣脱。

沈星河、苏云帆之流,力推变法,便是妄图趁着王朝鼎盛,冲破这层枷锁。

可这,可能吗?

痴人说梦!

自古以来,变法者有几个好下场?

便是生前权倾朝野,死后也难逃被开棺鞭尸的结局。

但李朔不同,他有跨越时代的见识,更有掀翻棋盘的绝对武力。

潜邸时弄出的内气灯,不过是牛刀小试。

接下来,才是他的宏图伟业!

李朔放下手中的工部卷宗,指尖在“冶铁”一栏上轻轻叩了叩。

“去岁,全国冶铁总量,七百八十万斤?”

工部尚书周亦安躬身立于堂下,闻言,老脸上不由露出一抹难掩的得色。

“回陛下,正是!臣斗胆改进了高炉工艺,去岁的产量,才有了如此大的突破!”

李朔心中暗自摇头。

这位周尚书,匠人出身,一步步爬到工部之主的位子,算是一代巧匠。

可惜,眼界终究被时代局限了。

在这个儒学为尊、武道大盛的时代,连他父皇那样的“明君”,都将内气灯斥为“奇技淫巧”。

匠人,始终是上不得台面的“杂学”。

七百八十万斤,听着不少,换算过来不过区区三千九百吨。

李朔想起了卷宗里的一条记录。

“去年先帝为镇黄河水患,于蒲津渡铸四座铁牛,便耗去近一千一百吨铁?”

“是,陛下。”周亦安提起这个,更是与有荣焉,“此乃旷世之举,足以镇压河道百年!”

李朔轻笑一声。

“是啊,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年产量。”

周亦安脸上的得意之色瞬间僵住,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陛下……”

“周爱卿,你拟个条陈上来。”李朔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将我大乾如今冶铁技术上的所有难点,以及你设想中所有可以改进的方向,都写上去。”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几分。

“放开了想,大胆地想!无论想法多离奇,多不切实际,都给朕写出来!朕,记你一功!”

周亦安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立刻叩首领命。

他哪知道,李朔只是需要一个引子,一个给系统的方向。

李朔心念微动,眼前的淡蓝色面板一闪而过。

【方案一:基于当前高炉技术进行改良优化。所需气运:800000。】

【方案二:凭空创造“转炉炼钢法”全套技术。所需气运:75000000。】

无根之木的凭空创造,与有迹可循的优化推演,所耗费的气运值,相差数十倍。

如今他虽贵为天子,聚拢一国气运,但要填《紫微帝星经》那个无底洞,还是得省着点花。

见周亦安还是一脸茫然,李朔也不再藏着掖着,决定给他来点真正的震撼。

他从袖中取出一物,示意冯保递过去。

那是一枚小小的、方正的金属块,入手微沉。

周亦安初时还有些不解,可当他看清那金属块顶端那个小小的、反写的“乾”字时,呼吸瞬间一滞!

他猛地将那金属块翻转过来,用指甲掐了掐,又凑到眼前细看,双手竟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陛……陛下,此物……”

作为大乾匠作一道的集大成者,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什么。

活字!

他不是没动过心思。

雕版印刷,耗时耗力,一套大点的经书雕版,动辄数年之功,且极易出错磨损。

他也曾试过泥活字,甚至铜活字,可材质不是太脆,就是与墨水的亲和性太差。

印出来的字迹模糊不清,又或是合金配比不对,用不了几次就磨平了。

那完美的配比,或许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的摸索才能找到!

可手中这枚铅活字,棱角分明,字迹清晰,大小规整划一,表面平滑如镜!

这……这简直是鬼斧神工!

“陛下此物……”周亦安说话都带着颤音,“莫非是……”

李朔没回答他,只是淡然道:“用它,蘸墨,印在纸上试试。”

冯保早已备好笔墨纸砚。

周亦安深吸一口气,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照做。

当那个清晰无比、墨迹均匀的“乾”字出现在宣纸上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成了!

竟然真的成了!

他喃喃自语,又拿起另一枚李朔递来的“坤”字铅块,再次试验,同样完美无瑕。

他将两个字印在一起,又分开,反复几次,脑中仿佛有万千惊雷炸开!

“此活字的合金配比,朕已推演至完美。稍后,朕会再给你二十枚常用字,供你研究。”

李朔的声音平淡,却如九天神谕,在周亦安耳边炸响。

周亦安猛然抬头,眼中满是狂热与崇拜。

这……这是陛下推演出来的?

与无法拆解的内气灯不同,这活字印刷,是真正可以被复制、被量产的技术!

“噗通!”

周亦安双腿一软,竟直挺挺地跪了下去,双手高高举着那枚小小的铅字,仿佛托举着什么绝世珍宝,老泪纵横。

“臣……臣为天下读书人,叩谢陛下天恩!”

他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有了此物,圣贤文章、道德经典,便能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刊印天下!

这位新君的圣德之名,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遍四海八荒,甚至……甚至超越太祖!

李朔看着下方激动到浑身发抖的老臣,缓缓走下台阶,将他扶起。

“周爱卿,这只是开始。”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朕要天下士子,人人有书读。”

李朔的目光灼灼,直视着周亦安的眼睛。

“你,工部,做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