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科技的项目圆满落地,那场承诺的“办公室咖啡达人”培训也在一片好评中结束。邱莹莹抱着收到的感谢卡和一小盆行政部同事送的绿萝,脚步轻快地走出写字楼。
午后的阳光正好,她决定犒劳自己一杯手冲咖啡,去那家自己常去、但总是没时间好好坐坐的独立精品咖啡馆。
这家店不大,装修是简约的工业风,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而纯粹的咖啡香。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正准备研究菜单,目光却被斜前方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
是顾知行。
他独自一人,面前放着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手边是一杯看起来已经喝了一半的咖啡。他神情专注地看着屏幕,修长的手指偶尔在键盘上敲击几下,午后的阳光给他侧脸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
邱莹莹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她犹豫着是上前打个招呼,还是不要打扰对方工作。
就在这时,顾知行似乎感受到了她的视线,抬起头来。四目相对,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朝她微微点了点头。
邱莹莹也笑了,落落大方地走过去:“顾先生,好巧。”
“是啊,好巧。”顾知行合上电脑,“工作日的下午,邱经理也来偷闲?”他的语气带着善意的调侃,显然也听说了她最近的项目。
“项目刚告一段落,给自己放个小假。”邱莹莹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下,将那小盆绿萝放在桌上,“倒是顾先生,程序员不都应该在格子间里埋头代码吗?”
“大脑需要重启的时候,咖啡因和换个环境是最好的选择。”顾知行指了指自己的杯子,“而且,这家店的豆子不错。”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咖啡。邱莹莹点了一支日晒耶加雪菲,当咖啡师将整套手冲器具端上来时,顾知行饶有兴致地看着。
“要试试吗?”邱莹莹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
顾知行挑眉:“我可以?”
“当然。”邱莹莹将滤杯和手冲壶轻轻推到他那边,然后开始一步步指导,“先温热滤纸和器具……称好咖啡豆,研磨度大概是这个程度……注入少量热水,让咖啡粉‘闷蒸’一下,看到它鼓起来了吗?这说明豆子很新鲜……”
她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讲解专业知识时的沉静与笃定。顾知行学得很快,动作虽然稍显生疏,但步骤一丝不苟。
当他将冲泡好的咖啡倒入分享壶,醇香的氣息弥漫开来时,两人都露出了成就感的微笑。
“尝尝你自己的手艺。”邱莹莹将一杯推到他面前。
顾知行仔细品尝了一口,微微蹙眉,然后舒展开:“好像……比我平时喝的要干净很多,酸味也更明亮。”
“因为你控制了水流和时间,均匀萃取出了它最好的风味。”邱莹莹解释道,自己也喝了一口,点点头,“很不错了,第一次能做成这样很有天赋。”
这句夸奖让顾知行笑了起来,那笑容不同于之前礼貌性的,而是带着几分真实的愉悦。
他们的话题从咖啡渐渐发散开来。顾知行聊起他正在做的产品,如何通过代码和逻辑构建用户体验;邱莹莹则分享了她在推进企业项目时遇到的种种趣事和感悟,比如如何将感性的“好喝”转化为甲方能理解的“价值参数”。
他们惊讶地发现,尽管行业迥异,但在“理解用户需求”、“优化流程”、“创造价值”这些底层逻辑上,竟有诸多共鸣。
“所以,你其实是个‘咖啡产品经理’。”顾知行总结道,眼里闪着光,“你把咖啡这种农产品,通过你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打包成了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方案’。”
这个新颖的视角让邱莹莹愣住了,随即豁然开朗。是啊,她一直在做的,不就是这件事吗?
“而你,是个用代码构建世界的‘建筑师’。”她笑着回应。
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木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咖啡香袅袅,两个人,一个刚从职场的第一个小战场凯旋,一个在代码的间歇中寻找灵感,在这个安静的午后,因为一杯咖啡,找到了奇妙的同频共振。
分别时,顾知行很自然地说:“下次有机会,再向你请教冰冲的手法。”
邱莹莹抱着她的绿萝,点头:“随时欢迎。下次可以试试哥斯达黎加的音乐家系列,我觉得你会喜欢。”
回欢乐颂的路上,邱莹莹看着怀里生机勃勃的绿萝,又想起刚才那段轻松愉快的对话,心里有种暖洋洋的充实感。
这种感觉,不同于拿下项目时的狂喜,也不同于得到店长表扬时的欣慰。它是一种平缓而持续的愉悦,像一杯温度恰到好处的好咖啡,熨帖着肠胃,也温暖了心情。
她拿出手机,点开和顾知行的对话框,上一次联系还停留在他恭喜她拿下项目。她想了想,发过去一条:
“谢谢你的‘咖啡产品经理’定义,给了我很多启发。【可爱】”
几乎是在下一秒,状态栏就显示了“对方正在输入…”。
顾知行:“也谢谢邱老师的指导,受益匪浅。【咖啡】”
邱莹莹收起手机,脚步愈发轻快。她意识到,一段健康的关系,或许就是这样开始的——始于彼此欣赏的专业能力,存于舒适自然的交流,像咖啡与牛奶的融合,恰到好处,彼此成就。
新的故事篇章,似乎正伴随着咖啡的醇香,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