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柴房的缝隙洒进来,林晚星趁奶奶去挑水,悄悄进入空间。种植区里的薄荷和蒲公英长得格外旺盛——薄荷枝叶翠绿,散发着清凉的香气;蒲公英叶片肥厚,花茎上还顶着小小的黄花,在灵泉水的滋养下,比外面野生的粗壮一倍不止。

看着满区的草药,林晚星心里有了主意。之前用蒲公英嫩叶改善伙食,只能解决温饱,可奶奶的老寒腿需要护膝保暖,家里的盐罐也快空了,要是能把这些草药换成物资,就能真正改善生活。

她想起堂哥林卫东——10岁的半大孩子,性格耿直,经常帮公社卫生所跑腿,说不定能帮着把草药卖掉。而且堂哥一直对她好,之前还偷偷塞红薯干,找他帮忙肯定放心。

“星星,你在屋里干啥呢?”张桂兰挑水回来,看到林晚星蹲在地上摆弄草药(她提前从空间拿出一小把,装作刚采的),疑惑地问。

“奶奶,这是我昨天在山上采的草药,闻着香香的,”林晚星举起薄荷,故意装作不懂的样子,“堂哥说卫生所收草药,咱们能换点东西吗?”

张桂兰愣了一下,接过草药闻了闻:“这是薄荷吧?能治头疼脑热,卫生所说不定真收。不过你还小,上山太危险,以后别去了。”她没反对换物——家里确实缺物资,能换点盐或布,都是好事。

吃过早饭,林晚星抱着用布包好的草药,去找堂哥林卫东。大伯家就在隔壁院,林卫东正蹲在院里劈柴,看到她来,放下斧头笑着问:“星星,来找我有事?”

“堂哥,你看这些草药,卫生所收吗?”林晚星打开布包,薄荷和蒲公英的清香立刻散开来。

林卫东拿起一把薄荷,仔细看了看:“这草药长得真好,肯定收!上次卫生所的李大夫还跟我说,缺薄荷治感冒呢。不过这是你在哪儿采的?山上的草药可没这么好。”

林晚星早想好说辞,低下头小声说:“是在山后面的向阳坡采的,那里太阳足,草药长得好。我不敢走远,就采了这些。”她故意强调“不敢走远”,让堂哥放心,又用“向阳坡”解释草药长势好,避开空间的秘密。

林卫东果然没怀疑,拍了拍胸脯:“行,我帮你拿去卖!卫生所收草药给现钱,也能换布票或糖票,你想换啥?”

“我想换点布给奶奶做护膝,再换点白糖,”林晚星眼睛亮了亮,“奶奶的腿冬天疼,有护膝能舒服点,白糖能给奶奶的粥里加一点,让粥变甜。”

林卫东心里一暖——这小丫头心里总想着奶奶。他点点头:“没问题!我今天下午就去公社,保证给你换回来!”

下午,林卫东揣着草药去了公社卫生所。李大夫看到草药,眼睛一亮:“这薄荷和蒲公英真新鲜,还这么干净,你从哪儿弄的?”

“是我堂妹采的,她在山上向阳坡采的,特意让我拿来卖。”林卫东如实说,没提草药的异常长势。

李大夫没多问,按市价给算:“薄荷一斤两毛钱,蒲公英一斤一毛五,你这总共两斤,给你三毛五,或者换半匹粗布加半斤白糖,你选哪个?”

粗布和白糖在六十年代是紧俏货——半匹粗布够做两副护膝,半斤白糖能吃好久。林卫东毫不犹豫:“我选粗布和白糖!”

李大夫笑着点头,从柜子里拿出半匹灰粗布和一个纸包的白糖,递给林卫东:“下次有这么好的草药,还拿来,卫生所都收。”

林卫东揣着布和白糖,一路小跑回家。刚到村口,就看到林晚星在等他,赶紧把东西递过去:“星星,换回来了!你看,这布和白糖都好着呢!”

林晚星接过布和白糖,心里满是欢喜——灰粗布摸起来厚实,白糖的甜香透过纸包飘出来,这是她重生以来,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给奶奶带来惊喜。

回到家,林晚星先把白糖藏进空间,只拿出粗布递给张桂兰:“奶奶,这是用草药换的布,我想给您做护膝。”

张桂兰看着粗布,眼眶一下子红了——她这辈子没穿过几件新布,更别说专门做护膝了。她接过布,摸了又摸,声音带着哽咽:“我的星星,还想着奶奶的腿……”

当天晚上,张桂兰就着煤油灯,开始给林晚星做棉袄,顺便用剩下的布缝护膝。林晚星坐在旁边帮忙穿针,时不时给奶奶递线,祖孙俩的笑声飘出屋外,格外温馨。

这一幕刚好被路过的王秀莲看到。她站在院墙外,看着屋里的灯光,又想起下午林卫东拿着粗布和白糖回来,心里的嫉妒像火一样烧起来——林晚星居然能用“破草药”换布和白糖!还专门给张桂兰做护膝,把她这个“儿媳妇”晾在一边!

她攥紧了拳头,心里的歹念又冒了出来:这死丫头运气越来越好,再让她这么折腾下去,迟早会把家里的好处都占了!不行,得想个办法,让她的“好运气”断了,最好能让她再也不能去采草药!

王秀莲悄悄退开,往村西头的河边走——那里是林晚星“采草药”的必经之路(她故意这么以为),要是在河边做点手脚,让林晚星“不小心”出点事,看她还怎么采草药,怎么给张桂兰献殷勤!

而屋里的林晚星,似乎察觉到了院外的异样,悄悄抬头看向窗外——夜色沉沉,什么都看不见,可她心里却莫名一紧,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